在宠物饲养日益普遍的今天,狗狗以其忠诚、可爱的形象成为众多家庭的亲密伙伴,皮肤病却是困扰狗狗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当发现狗狗得了皮肤病时,许多主人往往会心急如焚,不知所措,狗得了皮肤病怎么办呢?我们将从皮肤病的类型、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狗狗皮肤病的应对之道。
狗狗皮肤病的常见类型及病因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是狗狗较为常见的皮肤病类型之一,主要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真菌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狗狗在户外活动时,可能接触到被真菌污染的土壤、草丛等,从而感染真菌,狗狗之间的密切接触,如互相舔舐、玩耍,也容易导致真菌的传播,如果狗狗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比如皮肤过于干燥或有外伤,也会增加感染真菌的风险。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通常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狗狗皮肤表面正常存在着一些细菌,但当狗狗的皮肤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就可能大量繁殖,引发感染,常见的诱因包括皮肤外伤、过敏、内分泌失调等,狗狗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细菌就容易侵入伤口引发炎症;患过敏性皮肤病的狗狗,由于皮肤瘙痒频繁抓挠,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
寄生虫性皮肤病
寄生虫性皮肤病在狗狗中也很常见,主要包括螨虫感染(如疥螨、蠕形螨)和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叮咬,疥螨寄生在狗狗皮肤表皮层,会引起剧烈瘙痒,狗狗常表现为不停搔抓、啃咬皮肤,蠕形螨则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内,严重时可导致脱毛、皮肤红斑等症状,跳蚤、虱子叮咬狗狗皮肤后,不仅会引起瘙痒,还可能传播其他疾病,狗狗在户外活动时,容易接触到跳蚤、虱子等寄生虫,尤其是在草丛、灌木丛等地方。
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皮肤病是狗狗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如牛肉、牛奶、鸡蛋等)、花粉、尘螨、霉菌等,狗狗接触或摄入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有些狗狗还可能伴有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咳嗽等。
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病
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引发狗狗皮肤病,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狗狗的新陈代谢减缓,皮肤和毛发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脱毛、皮肤干燥、色素沉着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则会导致狗狗皮肤变薄、多毛、脱毛、皮肤感染等问题。
狗狗皮肤病的症状表现
瘙痒
瘙痒是狗狗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狗狗会频繁搔抓、啃咬、摩擦身体,试图缓解瘙痒感,不同类型的皮肤病,瘙痒的程度可能有所不同,疥螨感染引起的瘙痒通常较为剧烈,狗狗甚至会因为瘙痒而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睡眠。
脱毛
脱毛也是狗狗皮肤病的常见表现,真菌性皮肤病可能导致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脱毛区域,脱毛处皮肤可能有鳞屑或结痂;蠕形螨感染引起的脱毛多从脸部、耳朵、眼睛周围开始,逐渐向全身蔓延;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病引起的脱毛通常较为广泛,且毛发质地可能变得粗糙、无光泽。
皮肤红斑、丘疹
狗狗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也是皮肤病的常见症状,红斑是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颜色鲜红或暗红;丘疹则是高出皮肤表面的小疙瘩,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过敏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等都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
皮肤结痂、溃疡
在皮肤病的发展过程中,皮肤可能会出现结痂或溃疡,结痂是皮肤表面渗出物干燥后形成的,常见于真菌性皮肤病和细菌性皮肤病,溃疡则是皮肤组织坏死、脱落形成的缺损,通常伴有疼痛和感染风险,严重时可能影响狗狗的身体健康。
皮肤色素沉着
一些慢性皮肤病或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病可能导致狗狗皮肤色素沉着,表现为皮肤颜色变深,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皮肤病,皮肤可能出现弥漫性的色素沉着,影响狗狗的外观。
狗狗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
兽医首先会对狗狗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观察狗狗的整体状态、皮肤病变的部位、形态、颜色等,询问主人狗狗的病史,如发病时间、症状变化、是否接触过新的食物或环境等,这些信息对于初步判断皮肤病的类型和病因非常重要。
皮肤刮片检查
对于怀疑寄生虫性皮肤病的狗狗,兽医会进行皮肤刮片检查,使用专用的刮刀在病变皮肤处刮取皮肤组织和皮屑,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螨虫、虱子等寄生虫或虫卵,这种检查方法简单、快捷,能够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真菌培养
如果怀疑是真菌性皮肤病,兽医会采集病变皮肤的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将样本接种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真菌生长,通过真菌培养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过敏原检测
对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可以帮助确定狗狗的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液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的过敏原提取物滴在狗狗皮肤上,然后用针刺破皮肤,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血液检测则是通过检测狗狗血液中特定的抗体来确定过敏原。
内分泌检查
当怀疑狗狗皮肤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时,兽医会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检测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水平,通过内分泌检查可以明确狗狗是否存在内分泌疾病,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狗狗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 抗真菌药物:对于真菌性皮肤病,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可以口服或外用,口服药物能够全身作用,杀灭体内的真菌;外用药物则直接作用于病变皮肤,抑制真菌生长,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 抗生素:细菌性皮肤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可以口服或注射,治疗过程中要确保狗狗按时、足量服药,以彻底杀灭细菌,防止病情反复。
- 抗寄生虫药物:对于寄生虫性皮肤病,抗寄生虫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治疗疥螨和蠕形螨感染常用伊维菌素、多拉菌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皮下注射或外用;治疗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可以使用含有吡虫啉、氟虫腈等成分的驱虫药,如滴剂、喷剂等,定期进行体外驱虫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性皮肤病的发生。
- 抗过敏药物:过敏性皮肤病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以及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可以减轻瘙痒和过敏反应,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则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 内分泌调节药物:对于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病,需要使用内分泌调节药物来调整狗狗的内分泌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狗狗需要补充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狗狗可能需要使用米托坦等药物来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在使用内分泌调节药物时,需要定期监测狗狗的内分泌指标,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局部治疗
- 药浴:药浴是治疗狗狗皮肤病的常用局部治疗方法之一,根据皮肤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浴液,如含有酮康唑、氯己定等成分的药浴液,药浴可以清洁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皮屑和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同时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皮肤,发挥治疗作用,一般每周进行1 - 2次药浴,持续一定的疗程。
- 外用药物涂抹:对于一些局限性的皮肤病,外用药物涂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皮肤病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抗真菌药膏、抗生素软膏、止痒剂等,在涂抹药物前,需要先清洁病变皮肤,去除结痂和皮屑,然后将药物均匀涂抹在病变部位,轻轻按摩使药物充分吸收。
营养支持
在治疗狗狗皮肤病的过程中,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给狗狗提供均衡的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可以增强狗狗的皮肤抵抗力,促进皮肤的修复,富含Omega - 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油,可以减轻皮肤炎症,改善皮肤健康;维生素A、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环境管理
保持狗狗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于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定期清洁狗狗的窝垫、玩具等物品,避免滋生细菌、真菌和寄生虫,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控制湿度,减少霉菌和尘螨的滋生,对于患有过敏性皮肤病的狗狗,尽量避免其接触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时间,定期清洁室内灰尘等。
狗狗皮肤病的预防措施
定期洗澡和梳理毛发
定期给狗狗洗澡可以保持皮肤和毛发的清洁,去除污垢和皮屑,减少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滋生,但洗澡频率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一般夏季每周1 - 2次,冬季每2 - 3周1次,定期梳理狗狗的毛发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及时发现皮肤问题,使用合适的梳子,从头部开始,顺着毛发的生长方向梳理,动作要轻柔。
定期驱虫
定期进行体内外驱虫是预防寄生虫性皮肤病的关键措施,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合适的驱虫药物,定期给狗狗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体外驱虫可以每月进行一次,体内驱虫根据狗狗的年龄和生活环境,每1 - 3个月进行一次。
合理饮食
给狗狗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选择优质的狗粮,满足狗狗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的需要,避免给狗狗喂食过多的人类食物,尤其是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狗狗,选择低敏处方粮或单一蛋白质来源的食物。
避免过度应激
狗狗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皮肤病的发生风险,尽量为狗狗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避免突然改变环境、更换食物或主人等情况,多与狗狗互动,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缓解狗狗的紧张情绪。
定期体检
定期带狗狗去兽医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皮肤病,兽医可以通过全面的检查,早期发现皮肤的细微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当发现狗狗得了皮肤病时,主人不要惊慌失措,通过了解狗狗皮肤病的类型、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兽医的治疗,同时加强日常的护理和预防工作,就能够帮助狗狗尽快恢复健康,让它们重新拥有健康、美丽的皮肤和毛发,继续陪伴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