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cf苍龙大炮,下海17小时就被击沉了

CF黑号 susu 2023-05-11 18:40 219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cf苍龙大炮,下海17小时就被击沉了?

信浓号

信浓号重型航空母舰,是二战时期由日本建造的最后一级航母,拥有同时代最厚的防御装甲、最大的排水量,纸面战斗力强大。信浓号的建造寄托了当时日军反击美军,挽救败局的希望,但是它的首航就迎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成为了战争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cf苍龙大炮,下海17小时就被击沉了

大和号

信浓号因为没有任何战绩所以并不出名,但是它的原型舰可是人尽皆知,就是超级战列舰“大和”。1936年日本拒绝签署《伦敦海军条约》,拉开了海军军备竞赛,当时日本的主要假想敌就是美国,因为国力的巨大差距,在舰艇数量上日本是拼不过美国的,因此日本海军寄希望于建造出性能拔尖的超级战舰,以质量取胜。因为当时日本海军掌权者都是舰队派,信奉巨舰大炮,根本没有注意到航母的价值,这就有了大和级战列舰的出炉。

大和级战列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当时日本海军将所有最新技术都应用到该级战列舰上,带来的后果就是建造成本和时间的增加。而偏偏日本是二战中工业实力垫底的国家,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已经超过了日本的工业实力,大量物资、设备需要进口,而这些都影响到了后来信浓号的建设,也是信浓号被轻易击沉的重要原因。

信浓号

大和级战列舰首舰大和号战列舰于1937年11月4日开工,次舰武藏号战列舰于1938年3月29日开工,三号舰信浓号于1940年5月4日开工,四号舰于1940年11月开工。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大获全胜,这一仗日本海军是打爽了,但是大和级战列舰的建造一下就出了问题。日本本土资源贫瘠,需要从美国大量进口物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钢铁和石油,特别是建造大和级战列舰需要的特种钢,日美一开战商贸断绝,大和号和武藏号建造的早,紧赶慢赶完工了,信浓号造出了个空壳子就停工,四号舰更是直接被拆除回收钢铁。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被美国海军逆风翻盘,损失“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主力航母,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为了挽回局势,建造到一半就停工的信浓号被废物利用,于1942年9月恢复施工改建成航空母舰,但是这个改建工程是意外连连、问题多多,几乎预示着信浓号航母的悲剧命运。

信浓号和雪风号

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开始对美国本土进行战略轰炸,而横须贺海军工厂就是重点轰炸目标之一。为了躲避轰炸,刚刚完成初步建造的信浓号出航前往吴港的造船厂,在航行途中意外遭遇美军潜艇“射水鱼”号,被4枚鱼雷当场击沉,以信浓号的设计标准来看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毕竟信浓号的底子是超级战列舰“大和”,同级的武藏号和大和号都是在被围殴时身中12枚鱼雷才沉没的,信浓号怎么这么脆弱呢?

首先日美开战后,日本缺乏优质钢铁,信浓号建造使用的材料本身质量就不行;其次二战后期日本出现人力短缺,熟练工人都被征召入伍,信浓号建造大量使用在校学生,工程质量堪忧;再次日本军方严令提早五个月完工,工人为了免受处罚很多细节都忽略了,比如说水密舱封闭不上;最后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步步败退,联合舰队精锐损失惨重,信浓号上缺乏老兵,遭到攻击的时候乱成一团。正是种种原因的综合使得看似强大的信浓号被一艘美国潜艇直接击沉。

雪风号

其实对于信浓号沉没还有一种笑谈,因为有“祥瑞”雪风号驱逐舰为其护航。二战时期,驱逐舰是为主力舰艇护航的,极端情况下还要为主力舰挡枪,而雪风号驱逐舰就是日本海军中的奇葩。雪风号驱逐舰参加了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所有大战,特别是1944年莱特湾海战、1945年菊水作战,日本联合舰队近乎全军覆没,而雪风号驱逐舰却能逃出美军包围全身而退,最有意思的是雪风号为谁护航谁就沉没,这就是命啊!

当然笑谈只能是笑谈,信浓号的诞生和覆灭某种程度上仿佛预言了日本在二战中的必然结局,不考虑自身国力、依靠着一股军国主义狂热就妄图一蛇吞象,称霸世界,最终只能迎来失败的结局。1944年11月28日,信浓号被美国潜艇射水鱼号击沉,也代表着明治维新70余年积累的日本海军烟消云散。重温战事,珍爱和平,且行且珍惜。

cf大炮和m200爆破用哪个好?

1、据了解cf大炮和m200爆破相比,玩家使用cf爆破用m2000更好,因为m2000换弹快、射速快、精准度高。

2、另外感觉cf里边最厉害的枪有好几把,如果综合来说,最厉害的枪应该要属于大炮了,也就是毁灭大炮,还有就是雷神。

为什么日本在二战中如此强大?

强大不强大其实得看跟谁比了。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我觉得应该改称为“二战时期为什么日本在亚洲那么强大?”

先给诸位看一张图吧,就单从钢铁这一战略物资的产量就足以说明日本这个国家到底啥水平。

很显然,日本这个国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只不过是当时在亚洲实在是没有像样的对手。就像前几天热度很高的鹗雀鳝,你把它放北美水域里啥事没有,如果把它放进中国水域,只要它有繁殖的条件,它能把整个水库的鱼都吃光。

日本其实最初和中国情况差不多,都是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黑船事件”之前他们还没中国发达呢。

但是船小好调头,日本马上开始全盘的学习西方文化,宣布脱亚入欧。中国也曾经学习过西方,但是毕竟中国体量太大,并且自身文化底蕴深厚,不可能像日本一样,全盘西化得那么彻底。

这就导致在短时间内,日本的现代化发展肯定是要强过中国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无条件地学习老师的东西,那么他的水平永远都不可能超越老师。

能够让日本强大起来其实主要是两场战争,一个是甲午战争,一个是日俄战争,这两场战争基本奠定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

尤其是甲午战争,日本得到了大量的赔款,这笔钱日本除了扩充军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发展教育。

教育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意义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只是不仅能改变人的命运,更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举个最直白的例子,当时侵华日军的平均学历已经达到了初中,都已经接触了一定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而中国的士兵很少有接受过教育的。

当时陆军的火力支柱炮兵,很多时候炮兵是陆战制胜的关键。双方炮战互有损失,日本随便拿出个大头兵都知道什么是二次函数,什么是抛物线,哪怕你昨天是炊事员,简单培训一段时间之后也能干炮兵。

但是中国军队不同,只有正规军校的炮兵科出身的才知道怎么把炮玩明白。这些炮兵死一个少一个。不要说什么实践中去学习,你会实践,人家也会实践。

种地的人,也许能把枪玩明白,但是更高级的武器基本就不用想了。也许时间能让他们掌握一些技术,但是没文化的人远比有文化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的中国是亚洲唯一一个能和日本掰掰手腕的,至于亚洲的朝鲜、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之类的今天就不讨论了。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年代,民不聊生,人民满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更别谈营养搭配了。这就导致当时中国兵的体质非常差。

反观日本,虽说鬼子平均身高一米五,但是身体非常强壮,不仅注重营养搭配,在中国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时,日本已经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记得以前电视节目采访一个参加过平型关战斗的老兵:“日本人无论是力量、反应速度、拼刺技术都远远强过中国人,曾经有两个手持安装刺刀的日本兵背靠背,我们一个班的战士近不了身。”

日本人对军队的建设也是走的精兵战略,尤其是甲种师团的士兵,每一个都经过了无数的训练,正所谓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每个日本兵在上战场之前都经历了无数次射击训练。

就以三八式步枪为例,日本人为何钟爱性能不佳的三八式步枪,这玩意打的都是贯穿伤,杀伤力不足。这种枪被我军缴获可能发挥不出太大威力,这主要是中国军人没有那么多训练的机会,枪法自然不如日军,打不中要害,前后两个洞,养两天继续战斗。

但是日军不一样,三八步枪虽说子弹打入人体内不翻滚,但是弹道平直,大部分甲种师团士兵都能在100米范围内直接爆头。

说完人的差距,该说说装备的差距了。日本装备虽说没法和欧美那些正儿八经的工业强国比,但是压制亚洲国家没任何压力。

尤其是海空军(日本没有空军,只有陆航和海航之分),基本在亚洲地区没有对手,国民党军队的海空军在日本人面前不堪一击。

拥有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所以才会显得日本在二战时期那么强,这点在淞沪会战时期就可以看出来。国民党精锐德械师在海空军炮火的打击下损失惨重。

日本陆军装备同样也是强过中国军队,虽说和美德苏相比,是一堆破烂,但是对付中国军队还是挺有效的。

可能有人觉得国民党装备并不差,但你要明白那只是个别老蒋的嫡系部队,大部分地方部队的装备并没有那么好。

基本上日军师团级的作战都会伴随着大量的炮火支援,而且好多都是105毫米以上的重炮,联队一级基本也都配备数门92式步兵炮或者九四式七五山炮。

而当时的大部分中国军队极为缺少重武器,面对日军的炮兵时束手无策。日本当时装备的坦克虽说连谢尔曼这类货色都能给碾爆,依然能轻易突破反坦克炮稀缺的国军防线。

蒋介石虽说也进口了一批德国的一号坦克,但是国军缺乏步坦协同意识,这些坦克很快就被日军的步兵反坦克武器摧毁。

基本上当时日军作战思路非常简单,炮兵先轰,步兵再冲,实在不行飞机炸。这一招基本能拿下中国大多数城市。

其实当时的日军显得所向披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国军各部队的配合并不默契,尤其是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大家都想保存实力,被动抗日,所以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后来的太平洋战争、滇缅战争以及后来苏联消灭关东军,这些战斗足以看出,在真正的工业强国面前,日本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所以说,当时的情况,并不是日军强,而是亚洲国家普遍太弱,确实和日本有段位差距。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军人面对侵略者时依然展现出了华夏儿女的勇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却为何难以转换成先进的民用技术?

俄军军工技术十分发达,但是却难以转化成先进的民用技术。其实俄罗斯现在的军工体系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底子太厚,一时还看不出那么多的弱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留下的生产体系是不完善的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绝大部分军工产业,其实这有一个误解。俄罗斯很多武器的关键部位一直是从乌克兰或者其它前苏联国家进口的。这根苏联时代的工业体系有关系,往往是把军工体系分散到全国范围内。每个加盟国境内都有一部分工业设施。

俄罗斯之前的伊尔76运输机,图160轰炸机的许多部件都是无快乐安提供的。因为俄乌关系紧张,甚至影响到了俄罗斯武器的更新换代。俄罗斯多次表示要实现所有部件的国产化。

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成本太高

其实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是轻工业和信息化产品。比如说衣服、鞋子、家用电器、手机、电脑这些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不见得有多高,但关键是生产成本。

俄罗斯的军工产业本来就有点粗狂,转民用后生产成本太高,老百姓恐怕用不起。俄罗斯其实也完全可以生产轻工业产品,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显然进口的远远比自己生产要便宜。

俄罗斯人口稀少,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太高。所以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主要在东亚和东南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相对便宜。而俄罗斯的人口稀少,恐怕很不适合发展轻工业。

高端制造业往往强调的是精密制造,这是俄罗斯的弱点,俄罗斯武器也不强调精密制造

既然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有太多的限制因素,比如人口稀少,成本太高。那就发展高端工业啊?显然不是这样的。国家上的顶级制造业比如说车床加工等技术最好的是德国和日本。

俄罗斯在这些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苏联时代,苏联还需要从日本进口一部分精密车床仪器。可以说国际上比较高端的制造业还是被德国和日本垄断者。那为什么感觉俄罗斯的武器比这两个国家更发达呢?实际上俄罗斯的武器系统在精密上和西方一直有差距。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性能一直不及德国,但生产力恐怖,所以最终把德国坦克耗光了。这就是苏系列武器的特点,粗狂耐用,能大量生产,不追求过于精密。时至今日,最强坦克是德国豹2A6,吨位最大的量产常规潜艇是日本的“苍龙级”。

所以,俄罗斯发展轻工业有诸多的限制。俄罗斯的人口实在不适合发展轻工业,比较高端的制造业,俄罗斯和德国是一直有差距的。俄罗斯真正擅长的是核武器和重型大杀器,但这些跟民用的关系不大。

战争中有哪些奇特的计谋?

要说战争奇谋,不光中国,世界战争史中也有很多令人拍案称奇的妙计。在此分享一个中途岛密码战的故事。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没有炸毁美军航母,决定再集中优势兵力,全歼美军主力。战略计划是先拿下美军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具体作战计划是:先派遣一支舰队进攻阿留申群岛,以此为诱饵,将美军舰队的注意力引到北面去,然后派南云忠一指挥主力舰队趁机夺占中途岛。由于日军布下迷魂阵,美军一时对日军主攻方向很是迷惑。

就在尼米茨司令官为部署舰队主力而发愁时,情报官约瑟夫·罗彻福特少校已经破译了日本人正在使用的JN25密码。在截获的多如牛毛的日军来往电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F”两个字母。破译了它的含义可能就能判断出日军的主攻方向。破译小组发现,在一份水上飞机袭击珍珠港一事的日方电报中曾经提到“AF”。电文说水上飞机奉命到“AF”附近的一个珊瑚小岛上加油。因此他们推断,“AF”只能是指中途岛。为了进一步查实,中途岛上的海军司令部受命用浅显的英语拍了一份作为诱饵的无线电报,报告中途岛上的淡水设备发生故障。果然不久以后美军截获的一份日军密码电报声称:AF可能缺少淡水。

经过这一证实,尼米兹决定把舰队埋伏在中途岛附近,给日军迎头痛击。1942年6月3日,日军对中途岛如期发动攻击,双方鏖战一整天,最终美军以仅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飞龙”、“苍龙”、“赤城”、“加贺”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舰,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这个精彩的密码战,用三十六计里面的计谋来看,可以说是欲擒故纵、无中生有、抛砖引玉、声东击西。完全演绎了战争中的人类自顶尖智慧的交锋。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将人类的智谋发挥到极致。重温战争历史,才会有效地促进人类的反省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