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黑色瘟疫,黑客组织REvil敲诈川普4200万

cf排位号 susu 2023-05-18 21:00 237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黑色瘟疫,黑客组织REvil敲诈川普4200万?

其实这些黑客组织还是高估自己了!能够敲诈特朗普的人还没有在这个世界出生!

为什么这样说呢?

黑色瘟疫,黑客组织REvil敲诈川普4200万

就黑客组织REvil爆出的一些啥过时的一些影星和特朗普的丑闻就想敲诈特朗普一笔,简直就是幼稚!特朗普压根理都不会理这些小儿科!

特朗普什么风风雨雨没经历过?

连通鹅门都没有难倒特朗普,真的这些黑客的资料也太不值一提了,要爆料也爆一些好一点的,猛一点的啊!比如说有关疫情的,有关生物战的,有关毁灭地球计划的等等这些才足够震撼嘛。

男女娱乐花边新闻太低端了,没看特朗普自己都在制造男女的舆论新闻吗?

在特朗普的字典里明显的写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美国权威媒体每日邮报报道,特朗普在五一时离开了白宫,而离开白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想办法控制疫情, 而是去度假了,所带的随行人员有一位他特别喜欢的美女顾问,这个骚动作有点大了,在国家危难时刻,直接跑去戴维营度假胜地享福。

第二、特朗普的美女顾问骚动作频频,勾人心啊?

勾魂的眼神!无怪乎特朗普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了还能够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

死鬼,不勾走你七魂六魄誓不甘休!

宝贝,怎么样?还是宝刀未老吧?

小声点,人家害羞😳

看看,人家特朗普的男女鱼水之欢,从来就没有把它当秘密看待。

估计这会特朗普应该笑这帮蠢货了,这帮黑客偷了一堆垃圾材料还以为是宝,真的无语!麻烦偷点含量高一点点的保密程度大一点点的资料再敲诈好不?

一点点辨别能力都没有,还黑客!

关注量化程哥说投资,剖析时事财经,国际风云,专注股市量化策略挖掘,投资者教育。欢迎转发,讨论,感谢你的评论点赞和支持!量化程哥声明:所有以上内容为量化程哥编辑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依照此报告观点进行投资产生的盈亏,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瘟疫来了还要特色吗?

特色养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从养殖物种和养殖方式上来讲,只要是养殖方式和养殖物种不同一般的都称为特色养殖。首先,特色养殖可以指人们常常说的特种养殖,因为特种养殖养殖规模小,没有标准,竞争对手少,可以说是一种特色。 其次,我们所说的特色养殖,主要是从养殖方式上来讲,即养殖方式很特色别,如最近很流行的立体养殖,循环养殖,生态养殖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 不断做大做强地方特色精品。

比如说金蝉。

1、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汁液较多的健康树种,如杨、榆、柳、桐树或果园中的各种果树。

2、初级种源的获取可以在田间自然采集,卵、若虫、成虫均可作为种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集各个虫态;8~9月份是采集若虫的最佳季节;9月份是采集蝉卵树枝的最佳时间,全年均可采集。卵的采集可以选择树密蝉多的理想场所,用果枝剪或顶端带钩的长杆,把树上被蚱蝉产卵致死的1~2年生细干枯条轻巧取下,凡是一侧呈扁平干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质部镶嵌有大量乳白色长椭圆形卵的即是蝉卵,剪除产卵窝上部多余的无卵枯梢、在产卵窝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无卵枝条部分,将50条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料袋中待用。

3、蚱蝉从卵期开始到生长发育为居熟的若虫,需要在地下生长三个冬夏(实际为2年):第一年从6月份开始生长,当年生长体重只有1克左右,全身及眼睛均为乳白色;第二年体重发育到3克左右,全身色素加深,眼睛呈粉红色;第三年若虫发育成熟,体重4.5~5克,每千克平均210只,此时身体颜色为褐色,眼睛呈黑灰色。根据体重大小、体色深浅和眼睛颜色变化,可以准确判断若虫生长发育所处的时间年龄段。

金蝉每只价格在0.5---1元不等。

特种养殖具有机遇性。特种养殖与常规养殖的不同在于,常规养殖是经常性的,特种养殖有一定的机遇性。饲养品类特殊,人们不常见,较陌生。管理技术特殊,人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用途和市场特殊。走“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生态养殖业,提高特色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特色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处于农业大国之列,农业种养面积居全球前列,但综合经济效益极不明显,做为经济效益更明显,附加值更高,市场需求更大的农业行业新增长点,以特种养殖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必将带领我国广大农民朋友走上更加宽广的致富大道!

以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特种养殖市场波动显而易见,“新、奇、特”反倒成了绊脚石,消费者对野生动物的“反胃”现象使市场需求大大“缩水”,此时更加需要农民有市场风险意识,适当扩大或缩小养殖规模,或者改变养殖品种,准确把握住市场“脉搏”。

机遇天天有但是永远只会留给抓住它的人!

为什么欧洲的女巫会被绞杀?

女巫审判,又称魔女狩猎、魔女审判,是发生在欧洲中世纪,基督徒对所谓异教徒进行迫害的运动。这场从1480年一直到1780年的迫害浪潮,席卷欧洲长达300年,良家妇女一旦被诬陷为“女巫”,便会被立即斩首示众,并将尸体焚烧掉。因多有女性被冤杀,故而这被陈伟是欧洲历史遗迹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章。

“欧洲女巫大审判”运动的兴起

欧洲关于“巫术”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而巫术一开始便被跟异端联系在了一起。中世纪以前,女人在日耳曼传统文化区一直很受尊重,尤其是制药、行医和会读书写字的女人。

然而时间来到中世纪之初,随着基督教在日耳曼地区发展,教会认为按照基督教教义,女人应该绝对服从于男人,为了贬低女性的地位,教会便开始丑化女人,捏造女巫形象,迫害女人,甚至将所谓的“女巫”活活烧死。早在十五世纪初,欧洲便有镇压巫师的记载,而迫害女巫运动进入高潮则是在十五世纪末。

1848年,罗马教皇英诺森八世颁布敕令,言称“(女巫们)绝不可被饶恕,她们十恶不赦、荒淫无耻。”并随后发动所有神职人员参与到镇压女巫的行动中。而这股浪潮真正席卷欧洲,则是因两年后,即1486年,传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写的臭名昭著的《女巫之槌》,当时几乎是人手一本,书中列举了很多识别“女巫”的方法,从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欧洲女巫大审判”。

△教皇英诺森八世

这本《女巫之槌》第一次将十五世纪流行的关于魔鬼和巫术知识概括了起来,并将其强加在了女性身上,由于当时人们对这种新型的知识并不了解,因而盲目将书中的叙述当成了事实,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妇女都被无辜的烧死在了火刑柱上。

例如,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每天夜里,女巫们都会在自己身上涂抹用婴孩炼成的“魔鬼油”,然后穿过裂缝和锁孔,滑上烟囱,骑上扫帚柄、纺锤或飞船,飞到恶魔们的聚集地去参加女巫聚会。同时,人们相信只要心怀邪念就会遭到恶魔的引诱,因而妇女小产和行为放荡,都被视为是遭受到了女巫的巫蛊,冰雹、歉收和疾病等灾害也都被认为是由女巫造成的。

△臭名昭著的《女巫之槌》

根据《女巫之槌》中的理论,由于“女巫”们被施了魔法,因而对痛苦不再敏感,所以他们就可以对这些“女巫”随心所欲的施展各种酷刑。然而,书中虽然记述了女巫的识别办法、审讯方式和处置办法,但这种审判既没有起诉程序,也没有辩护人,除了严刑拷打、刑讯逼供之外,所谓的“女巫”测试法,也极为可笑,例如让其用手在沸腾的水中取出圣戒,然后将手打上绷带和封印,只要3天后没有痕迹,就说明其无罪;又如将被告手脚捆住,扔进湖中,如果她沉到水底便表示无罪等等。

成千上万的女性被无辜枉杀

因对于女巫的审判及其黑暗和荒谬,导致绝大多数被处死的“女巫”都是无辜的,而根据这些审判者的可笑理论,不论受审者有任何表现和反应,都会被判定为女巫而惨遭毒手。例如如果被告承受住了酷刑,那么她显然就是女巫;而如果其承受不住而死亡,则意味着魔鬼让其死去。

由于数据来源不一,后人对于被枉杀的女巫到底有多少,一直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各种统计数字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不过,各种记载表明,这种迫害行动极为疯狂,例如德意志巴伐利亚的小城班贝克,当年是一个拥有6000人的小城,但在5年之内,就有600人被判为女巫葬身火海,而小城维尔茨堡在同一时间内,也有近900名“女巫”冤死火海。又如靠打短工为生的德意志寡妇克拉拉·盖斯勒已经67岁,却被诬告为“女巫”,被控告曾经和三个魔鬼姘居,其最终在严刑拷打之中咽气,可笑的是审讯记录的最后一句却是“魔鬼不想让她再供什么,因此勒紧了她的脖子”。

当时,欧洲人将猫视为女巫的帮凶,于是对猫大开杀戒,进而导致中世纪的猫近乎灭绝。结果,猫的大量被杀,却导致鼠害大为泛滥,又引发了极为可怕的鼠疫,导致欧洲大约2500多万人因此丧生。

在这场席卷欧洲的恶潮中,人性的黑暗面被无限放大。很多人将对“女巫”的审判,视为欣赏、玩弄、侮辱女子的好机会,他们趁机对这些可怜的女人为所欲为,从而满足他们的兽欲。同时,法官和审判者又利用这股运动大肆敛财,凡是被定为“魔女”或“女巫”的女人,财产全都归拷问者所有,而每烧死一名女巫后,他们便向死者家属索取木柴钱和举办庆祝宴会的钱。这些枉死者的鲜血,最后化成了金币、银钱,而被判刑的女人,则要被活活烧死或煮死。

直到十八世纪末才彻底被终结

其实从十七世纪初,西欧各国反对迫害魔女的呼声便已经越来越强烈。1614年,西班牙异端裁判所根据北部地区裁判官详尽的事实报告做出结论,认为关于巫师的说法完全都是凭空臆造、没有根由的想想,并要求教会司法部门要加强整顿管理,不允许再接受有关魔女的指控。

再加上此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这使得人们对于事务的认知更加趋于理性。同时,自然与国家的地位也从上帝的神权中得以解脱,在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努力下,魔法、巫术的迷信言论不攻自破,西欧各国也纷纷在启蒙运动的强大压力下,对审判魔女下达禁令(1649年在德国北部,1672年在法国,1714年在普鲁士)。

此后,大规模的巫女审判运动基本得到了遏制,然而各地却仍然有此事发生。德国最后一名女巫死于1775年,而欧洲最后一位女巫则是安娜·果尔迪,于1782年在瑞士被斩首。至此,席卷欧洲长达三个世纪的“欧洲女巫大审判”运动彻底被终结。

在经济落后时代110年前东北发生的鼠疫?

近代启示录,近代中国人是这样抗疫的

【更多专业知识,欢迎关注头条号“军史解密”】

东北鼠疫是人类20世纪“空前绝后”的一次鼠疫,不仅夺走了至少6万人的生命,也严重影响了东三省的社会生活。为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最早一批接触西方现代医学的“斗士”力挽狂澜,以其果敢和担当攻坚克难,仅用6个月扑灭了这场罕见灾难,挽救了亿万生灵,缔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此次防疫过程中的移风易俗、科学救治不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习惯,也为中国现代防疫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时,那关乎国家危亡且让世界为之一振的伟大防疫创举,面对大疫,以伍连德博士为首的中国现代医学和防疫先驱们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的精神,令人为之动容!

1910年10月,东北疫灾开始流行,其传染源是旱獭。旱獭主要活动于满洲里北部,因为其皮毛价值昂贵,加之当时世界皮毛市场对旱獭皮的需求很大,所以巨大的利润吸引了大批狩猎旱獭的猎人涌到这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捕猎旱獭,“1910年仅从满洲里一地出口的旱獭皮就由1907年的70万张增加到250万张,1911年秋贩獭皮之猎人至其处者约万余人”。

旱獭是鼠疫病原菌的宿主,所以猎人们在猎取旱獭的过程中很容易感染上鼠疫杆菌。由于东北当地的居民和蒙古人有着丰富的狩猎旱獭的经验,所以在猎取旱獭时对于那些由于染病而行动迟缓的旱獭并不捕猎。但是由于从山东等地来的移民以前很少见过旱獭,甚至连鼠疫都从未听说过,由于缺乏常识,故而他们在捕获旱獭时,“不论其有病无病也,且或有掘地而取死獭者”。这些狩猎者一般将捕捉的旱獭带回肮脏的旅馆里剥皮,甚至煮了旱獭的肉以充饥,这无疑促使了鼠疫的暴发,而这些猎人和收购獭皮的商人最早成为瘟疫传播的中介。

这次鼠疫大流行的首例病人发病时间是1910年10月12日,地点在满洲里附近的小镇上。一个獭皮交易市场,离西伯利亚边境很近,有东清铁道经过,当时许多获得獭皮的猎人在此地与俄国人交易。“十月间,满洲里火车站有一猎獭皮者,立人从中,忽倒地如醉人,翻蹼移时,起立如醒,忽又倒地不起……寒热大作,脉息跳动急速,呼吸迟慢,如作鼾声,肤焦热……其后又变为咳嗽,痰中带血,此为满洲鼠疫特异之点。”瘟疫在满洲里发现时,正值隆冬,温度可降至-30度。居住在满洲里的猎人商人,“多山东、河北人”,岁末都纷纷乘坐东清铁路回家。东清铁路过哈尔滨、奉天等城市而至北京,当时岁末的返乡者“有十万之多”,“居民分散”,而鼠疫通过乘坐东清铁路返乡的鼠疫病毒携带者,传播到铁路所经之处,于是鼠疫便染至四方,一发不可收拾,危害之严重震惊朝野。

疫情沿铁路一路南下,一时“疫气蔓延,人心危惧”,有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为惨然”。长春、呼兰,甚至河北、山东……每天疫死者成倍增长。正如当时东三省总督锡良形容的那样,疫情“如水泻地,似火燎原” ,很快席卷半个中国。

内忧外患,列强狼子野心

东北鼠疫爆发的时间正值是清王朝覆灭的前夜,当时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还近乎于零,民众的防疫知识更是贫乏,加之东北地区早就由于日俄的角斗衰败不堪——日俄把东北防疫活动作为扩张其势力范围的最佳时机,美国则把鼠疫看作是胁迫清政府在币制改革和湖广借款签字的天赐良机。疫情蔓延,列强狼子野心,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下,犹如将倾的大厦,局势极为动荡……

日俄战争后,日、俄在东北的南北划分了势力范围,并分别在大连、长春、奉天、哈尔滨、满洲里等铁路设立了附属地,它们不仅驻有大量军队,而且攫取了不受地方管辖的警察权、司法权、课税权、卫生监督权,1910年的瘟疫爆发后,还引起了日、俄对检疫、防疫过程中的“主权之争”。“近满洲防疫一举,亦成为国际问题,日俄两国尤跃跃欲试,思乘此机,以归入其版图之内。故俄国藉口瘟疫之传染欧洲为辞,要求自由行动,以治其事……而同时日本亦极力谪斥前清政府之防疫不力,思欲强行干涉。”当时控制疫情的繁琐和列强的诘难使清政府焦头烂额,不胜其烦。

列强虎视眈眈,随时欲以防疫为名抢夺东北主权,控制疫情不但关乎亿万生灵,而且关乎国家危亡!1910年12月初,清朝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收到了俄日两国的照会,以清政府无力控制疫情为名,要求独立主持北满防疫事宜。施肇基深谙国际外交,他知道如果答应俄日独立主持防疫的要求,无异于把东三省的主权拱手送出。只有控制住疫情才能堵住列强之口,而主持东北防疫的绝对不能是外国人。

在社会与国家日暮途穷的同时,新的希望、新的生机也被悄悄地孕育着。"一夜头白"的施肇基在凄凉中想到了伍连德,并奏请朝廷任命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伍连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怀有拳拳爱国心,曾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任帮办,中国现代医学先驱。

当时的人们还固守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临危受命的伍连德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中国第一例人体解剖,发现了比以往凶险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它是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为此,清政府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瘟疫爆发到第二年的2月份“东三省报告防疫经费,共计400余万,京津两处已用50~60万”。

不过,在肺鼠疫发生之初,尽管地方政府也做了一些防疫工作,但由于医疗设备的陈旧,科学知识的欠缺,面对肆虐的疫情,一些努力也收效甚微,在汹涌的疫情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当时民众的种种陈规陋习则是此次鼠疫迅速蔓延以至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由于疫情临近春节,依据国人传统习俗,大部分在外工作的劳工都要返乡过年。随着大批劳工尤其是染疫劳工沿铁路线返乡,疫情也随之向关内扩散,加之出于对瘟疫的恐惧,一些原本居住在疫源地的民众也纷纷搭乘火车前往河北、山东等地避疫。

为了防止来势汹汹的疫情扩散,清政府一度实行了交通管制措施,也呼吁染疫劳工不要急于回乡,甚至在铁路线沿途设立防疫医院、检疫所等。但是,由于传统习俗根深蒂固,大部分劳工不顾政府劝阻依然选择乘坐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回乡,致使疫情一度失控。负责此次防疫工作的伍连德医生事后回忆,鼠疫的传播路线几乎与劳工们回乡过年的路线完全一致。而当时的北京、天津等地虽然人口众多,但由于大部分从东北回乡的劳工并未在这些城市逗留而逃过此劫。

这次疫灾愈演愈烈,人人自危,“死亡枕藉……日毙数百人”,因疫而死难者众多,“仅事掩埋,决不足以消灭余毒”。由于对实施的隔离制度不理解,一些患者及亲属不仅没有按照防疫规定向地上报,反而躲避起来。出于对解剖尸体的恐惧,也受“死者为大”的传统习俗影响,人们往往选择土葬,而此次鼠疫时逢隆冬,郊外天寒地冻,土地冻得比金石还硬,无法掘地,一时间尸横遍野……而尸体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本就来势汹汹的疫情更加严峻。

在当时,由于西医并没有广泛传播,大部分人笃信中医。传统中医认为“气”是外感疾病病原,经口鼻而传染。因此,在救治过程中,老中医们并没有隔离观念,还是采取以往的“望闻问切”诊法……其结果是患“中医群体的死亡率不仅远高于西医,甚至也高于其他群体”。

此外,一些人搞封建迷信活动是造成疫灾迅速蔓延的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便有鬼神思想,人们往往烧香拜佛,以求神明保佑。然而,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恐慌,蛊惑民众,宣传入教即可避免瘟疫……如此类封建迷信活动不仅无益于疫情的缓解,反而使得一些科学防疫手段受到抵制,进一步扩大了感染人群的范围。

为了尽快扑灭鼠疫,政府和一批知识分子迅速行动起来,以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首次大规模采用西方先进的防疫手段,移风易俗,破旧立新,也正是在这场较为成功的习俗改良运动中,国人一直比较缺乏的公共卫生意识得以初步形成。当然,这也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面对深受传统习俗影响的民众,改良的艰辛可见一斑。

清政府在疫情比较严重时设卡严防,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并呼吁疫区民众尽量不要远行和去人群密集区,对于染疫患者一经发现立刻隔离。为此,清政府设立临时医院,“凡患鼠疫者均可送入该院调治,以免再有传染之虞”。同时,在疫区发放口罩以降低鼠疫菌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过由于东三省冬季寒冷,为了相互取暖,人们往往紧闭窗门密集地挤在火炕上,很容易造成空气不流通,造成相互感染。因此,社会各界号召民众改变传统生活习惯,《盛京时报》、《大公报》等一些报刊和杂志持续刊登有关科学防疫的文章,以使老百姓掌握真正的现代医学卫生知识。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入土为安”的风俗,但是东北鼠疫发展迅速,大量人员死亡,根本来不及安葬。另外,在程序繁琐的旧丧葬文化里,尸体常常要停留数日才能下葬。而鼠疫杆菌可以在这些尸体上存活很久,即使放在棺材里也简直像一个储藏鼠疫杆菌的大冰柜,若不及时处理,传染性极强。如果老鼠和其他动物接触这些尸体再传染给人,这样一切防疫措施也就化为乌有。因此,具有丰富现代医学知识的伍连德提出焚毁尸体的建议,并上书朝廷请求批准。此举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清政府虽然震惊,但权衡利弊,最终准许了焚尸之举。

为了说服百姓放弃土葬实行火葬,锡良通电下级官员,“古有明训,佛法慈悲,本崇火化。特习俗所在,孝子慈孙,不忍出此。今疫染日万,与其积尸酿疫,染及全家,祖宗不祀,未能全生者之孝,愈以伤死者之心,况流毒社会,无所底止。部电亦万不得已,良已径电各属遵照实行,并苦口演说,请再通饬知之云云。”电文将我国的佛教文化中的火化习惯,与我国祭祀先祖的风俗联系起来,其言辞真切,可谓苦口婆心。

移风易俗,仁术济苍生

由于西医防疫实践的明显效果使得民众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逐渐接受了焚尸的做法。“道宪自奉准火葬疫死以来,修筑极大火葬场一处,招工兴筑。兹闻该场工程已竣,所有疫死者,定二十一日起一律运至该场实行焚烧矣。”有些地方甚至建起了火葬场,这是此次防疫中最伟大的一次创举,也在近代中国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尽管在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中,中医身先士卒,但由于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所起效果有限。因此,在社会各界的号召下,民众逐渐转变对西医的态度,由抵制到接受,最后积极配合,当时西方《鼠疫论》等防疫书籍是非常受欢迎的。

铁肩担道义,仁术济苍生,最终以伍连德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依靠现代医学力量扑灭了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1911年3月1日,鼠疫死亡人数为零。因此,伍连德也被誉为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的先驱创始人,并入围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在这场不屈不挠的消灭鼠疫的战斗中,伍连德还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1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感,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当时每个只需二分半,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并且很快被民众接受。这种口罩,被后人称为“伍氏口罩”。至今仍有医务人员在使用这种口罩。

而清政府也以此为契机筹备召开了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俄国、英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墨西哥、意大利、荷兰等11国代表参加会议,历时25天,其间共举行大会24次,形成文本决议45项,确定了许多国际上通行的防疫准则,并为以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同时,这届世界上首次国际性鼠疫会议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合作事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现代医学在我国的传播、普及。

由于对瘟疫的极端恐惧,一些民众极易受某些非法之徒和谣言蛊惑。面对此种情况,清政府建立各级防疫机构,向公众普及科学防疫知识,而一些报纸杂志也不遗余力地号召大家摒弃旧的风俗习惯,更不可误入邪教。与此同时,各个民间组织也积极投入到这场移风易俗的舆论宣传中,最终科学理念战胜了偏见和愚昧,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伟大创举,推动中国医学变革

1910-1911年的东北庚子鼠疫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一场瘟疫。此次鼠疫死亡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实为罕见,而国人最终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仅6个月就战胜了这场“空前绝后”灾难,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

一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防疫思想,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首先政府大胆启用有西医教育背景的伍连德医生全面主持防疫工作,而当现代防疫手段受到传统风俗的抵制时,政府积极作为,对西医显示出了极大的包容性,不仅呼吁国人移风易俗,还颁布相关防疫法规强制民众改变陋习。这种自上而下的贯彻引发了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为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些以伍连德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在中国不遗余力地推行现代医学,先后主持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近20 所。在他的倡导推动下,中国收回了海港检疫主权,并首创国境检疫机构,伍连德与颜福庆等发起建立中华医学会,国际微生物学会联盟和中国最早的中华微生物学会。

二是逐渐引起了国人对公共卫生状况的关注,并推动了国人精神素质的近代化。

此次鼠疫的病源物是旱獭。正是由于人们疯狂猎取旱獭皮毛,甚至食用没有煮熟的患病旱獭,最终酿成了这场灾难。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一向缺乏对生态及自我的反思,此次鼠疫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如何维护自身生存和生态环境平衡的思考,还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三是普及防疫知识,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

随着国外先进的防疫知识在民众间的普及,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也随之改变。而一些外国医生的参与防疫不仅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医融入世界医学界的步伐,东西方文化在不断交流碰撞中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瘟疫是普世性的灾难,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近十几年来,世界上就频繁发生过“非典”、流感、“埃博拉”、新型冠状肺炎等大规模疫情,并造成了一定程度与一定范围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然而面对瘟疫,以史为鉴,人类如果能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多一些反思,多一些约束,是可避免灾难的,至少可以降低瘟疫造成的损失。而要战胜瘟疫,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文化的碰撞融合,传统习俗的与时俱进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与此同时,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和救治机制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红姑和鹧鸪哨结局?

红姑死了,鹧鸪哨去了美国。

鹧鸪哨找到摘符封金的了尘长老,一起去了黑水城大佛寺,结果那里没有雮尘珠,了尘长老身亡鹧鸪哨也断了一条胳膊。

在红姑娘养伤时起了瘟疫,红姑娘染病身亡。鹧鸪哨则带着剩下的族人漂洋过海去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