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现在的机炮威力都有多大

CF黑号 susu 2023-06-04 16:40 393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现在的机炮威力都有多大?

机炮一般是指航空机炮是装在飞机等航空器上的口径等于或大于20毫米的 自动射击武器,具有射速高、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等特点。

机炮基本结构形式分为转膛式和转管式。西欧一些国家主要发展转膛炮,英国主要发展转管炮。

穿越火线火神加特林,现在的机炮威力都有多大

大型飞机上有的还装有远距操纵炮塔,其中只有武器而无人;射击员另坐在适于瞄准,比较安全的射击舱内。他可通过一只瞄准器控制几个炮塔,更有效地打击敌机。

不过机炮不太适合缠斗作战,虽然单发命中的破坏力惊人、可以重创大型飞机,但其射速过低使其在快速缠斗中的命中机率相当小,故其原始设计仍是对付战略轰炸机,此外更糟的是其机炮射控系统并不精确,故综合而言仍不是空战中可依赖的武器。但机炮全部开火的景象还是非常吓人,炮口火光之大甚至可以遮住机身,而且其炮弹飞至5000尺外仍相当具有杀伤力;如果对付地面的装甲目标,那还是相当给力的,用飞行员的话就是打坦克就像开罐头一样。

美国的密集阵打出炮弹后?

谢邀,要说密集阵系统,那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在国际上首创了利用加特林炮打出弹幕进行防御的概念,这个概念被很多国家所学习借鉴。也产生了一个叫做近程防御系统的武器门类。

但美国的密集阵(MK15 Phalanx Close-In Weapon System)是一个早期的系统,到现在已经快问世40年了。很多设计还是很初级的样子,现在来说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了。

最简单的描述就是美国将一M61火神机关炮安放在一个雷达控制的云台上。出于结构上的考虑这门炮实际上是夹在两个可旋转的悬臂之间的。

如果看过密集阵的生产工厂,就可以看到这两个旋臂没装炮的样子。

这时如果采用开放式的抛壳设计,那么掉出来的弹壳则会影响机械结构的正常运转。所以密集阵也需要像在飞机上一样进行弹壳的收集工作。(飞机上是担心弹壳掉进气道里面)

因此,密集阵系统和飞机上一样保留了两条弹药通道,一个是供弹通道,另一个则是弹壳回收通道。看上图就能看到,输弹带里面的弹壳是没有弹头的。

这些弹壳会回收存放于弹鼓的之中。

所以说到弹壳回收,倒不是美国差这几个弹壳的钱,而是担心弹壳引发的机械故障。

密集阵的设计很早期,很多的部件和设计如果是现在来做一定不是这样搞了。

我们也有类似的近防系统,利于730和1130.这些系统设计晚于密集阵十几年,在设计上就更加优化了。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近防炮系统,就可以在炮管正下方看到一个方形的开口,开口外面有一个小托板。这是我们的泻弹通道。

在开炮的时候弹壳直接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就ok了。

由于这样的设计少了弹壳回收机构,整个的近防炮结构更加紧凑,重量更轻。因此反应速度也会更快。

所以说近防炮的弹壳虽然很多,但军队真的不是要在这上面节约成本的,扔掉吧。

如果把飞机上的航炮拆下来给步兵平射?

由航炮变成步兵速射机关炮,又叫链式炮。用于打击地面目标与反低空直升机,是有历史传统的。

机炮平射,射击稳定、高射速,火力凶猛。将带给敌军的伤害就是:

(1)打人如割草,号称步兵收割机,专门收割生命。

(2)有效射程内打轻型装甲目标与汽车,就像打火柴盒一样轻松。弹雨泼散处,爆炸四起,火光连天,宛如人间地狱。

但是,由于口径所限,一般口径都在30毫米以下。所以,打不了加强了装甲的中/重型装甲车与坦克。

见过这个吗?中国轻型车载23毫米链式炮。

据公开资料。炮囗的初速为780米/秒,射速可以调。有单发、200发/分、400发/分。

这就是步兵手中的大杀器,对敌步兵与轻装甲目标言,这东西,就如战场清道夫。又如同铁扫帚,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这是安装在轻型高机动全地形车上的。

这上面,是机枪,但有一款是23链式炮的,就是找不着图了。

那火力,代表的就是正义的审判。

装备23链式炮的轻装甲车。

还有装在海军舰艇上的,23毫米单管机炮

还有著名的战场皮卡

而以上图中,与直升机上那门23机炮,就是嫡表兄弟的关系

这炮口,威猛吗?

再来看一看23毫米机炮的弹链与炮弹。

这是在压弹链

这样的炮弹,以每分钟200发,或400发/分钟的射速,向敌军倾泄火力时,觉得够不够爽?

又觉得,会给没有重装甲防护的敌步兵与轻型车辆等,带去何种伤害?

图来自网络。

加特林有过实战吗?

▲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

加特林机关枪是由美国医生,发明家——理查·乔登·加特林(Richard Jordan

Gatling)于19世纪60年代初发明的。1861年美国内战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加特林的发明生涯,并使他创造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加特林机枪。

因为是医生,看到大量的伤亡,于是他就想:假如有一种只用少量士兵操纵,并且能输出强大火力的武器,那么就能减少战场上参与作战士兵的人数,从而可以使伤亡人数大大降低。(可是没想到的是发明了一个更大的大杀器),于是他就雷厉风行,就在第二年就设计出了1862年型加特林机关枪。

▲1862年型加特林机关枪

最先军方因为一些政治原因不买他的,加特林就不断的游说,终于勉强获得了联邦军仅仅12挺的订单。随后这批机枪在彼得斯堡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中杀伤力惊人,但是也经常出现卡壳现象。尽管该枪表现出色,火力凶猛,却还是没有得到美国军方的大规模订购。更加有趣的是,虽然加特林医生个人更同情南方政府,但却只有联邦军队在战争中购买并使用了这种机关枪。

1865年,加特林机关枪迎来了一次较大的改进,加特林将供弹转轮和枪身合为一体,使用了当时领先的铜制弹壳子弹,使得机枪在连续射击中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机枪装在两轮车轴上,这使它从侧面看上去更像一门当时军队里常见的野战炮,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被称为1865年型加特林机关枪。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可靠性高,火力凶猛,方便运输,受到了美国军方乃至大洋彼岸欧洲国家军方的青睐,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订单。美国军方于1866年开始采购加特林机关枪,并一直使用到20世纪初。

但是美国人使用相对保守,直到1898年美西战争的爆发,一支装备了加特林机枪的美军部队在圣地亚哥战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才使美军开始重视速射武器在战场的运用。

但是欧洲的英国和毛熊俄国确实相当的重视,很快大量装备这款机枪,特别是毛熊还改了一个自己的名字叫戈洛夫机枪。(一向自豪感十足的俄罗斯人虽然能接受美国机枪,但是名字嘛·····必须改个俄国名。)并很快参加了实战,对火力效果非常的满意。

▲1879年祖鲁战争中英军使用的加特林机枪

▲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中英军使用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强大的战斗效能不仅吸引了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列强,同样也吸引了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刚刚睁眼看世界不久的东方古国。1873中国开始购买和装备加特林机关枪,并于1881年由金陵制造局成功仿制,仿制成功后的加特林机关枪在随后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都有使用。有趣的是,现有资料显示当时的清政府在仿制加特林机关枪的时候并没有原样照搬,而是融入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独轮车作为加特林机关枪的载具。

▲装在独轮车上的的加特林机关枪很有中国特色(注意后面历史照片)

而日本明治维新后所建立的新式陆军则将加特林机关枪使用在了镇压鹿儿岛旧士族叛乱的“西南战争”

▲电影《最后的武士》截图,可见指挥官身旁的加特林机关枪阵地

后来的德国马克芯机枪的普及,效果比加特林机枪好很多,加特林机枪慢慢被淘汰并在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中很少出场,例如,马克沁机关枪只要两到三名士兵就可操作,而加特林手摇机关枪则需要五到六名士兵来伺候。第二,使用加特林机关枪的射手在战场高压下往往容易不自觉地将手柄越摇越快,从而导致枪械故障甚至是枪管炸膛,因此它并不适合一个缺乏训练的新手来使用。第三,加特林机关那与野战炮身材相仿的大小使得战场隐蔽性很差,在一线支援火力快速发展的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它很容易遭到敌方支援火力的打击。因此,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就很难再看到加特林手摇机枪的身影了。

▲马克沁机枪的早期型号M1895型重机枪

但它在大半个世纪后的美国再度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以M61火神机关炮、M134速射机枪以及GAU-8航空炮等形象重现沙场。目前一系列密集阵都是传承自加特林机枪原理。

▲M61火神机关炮(下图)和M163型自行高射炮系统(上图)

▲美国海军密集阵近防系统

▲开火中的中国海军新型近防系统

现代近防炮为什么不使用一体式拆卸弹箱?

多管炮自动装填也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同样装载多管炮的A10攻击机就使用了自动装弹机,而且A10攻击机装备的这门30毫米7管GAU-8型加特林多管机炮射速同样很惊人,和军舰上装备的多管近防炮系统一样最大射速也能达到五六千发/分钟,比如荷兰的守门员近防炮系统就使用了GAU-8型7管多管炮。A10攻击机为了缩短后勤准备时间,其弹药箱直接设计在机身内部,通过一个外置的自动装弹机通过输弹口装填弹药。但是对于军舰上的近防炮系统而言,想要采用自动装弹机或者直接更换弹药箱装填弹药可就没那么简单了。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军舰上的近防炮系统一般安装在军舰舰桥前的专用平台上或者是舰体中部的烟囱两侧位置。但是不管是安装在哪个位置,其周围空间都很狭小,如果设计成一体化弹药箱的话,几百千克重的弹药连同弹药箱单纯依靠人力更换根本不可能,空间狭小也使得其没有足够的空间使用机械辅助装置。特别是安装在舰桥前的近防炮系统,其特别安装在一座距离舰艏甲板四五米高的平台上,为了提升军舰的隐身能力,平台设计的很是紧凑,所以也不可能在平台上使用机械装置更换弹药箱或者使用便携式起重机。那么直接依靠军舰上的机械装置无法直接更换弹药箱的话,是不是可以和A10攻击机一样等到靠岸后,依靠岸边的起重机更换呢?因为军舰上的导弹垂发系统就需要靠岸后依靠陆地起重机装填导弹模块,但是实际情况下这种假设也是不现实的。因为近防炮是依靠短时间内发射大量炮弹组成弹幕来实现拦截的,那么在军舰出海作战过程中,受限于弹药箱体积容量限制,像密集阵、守门员、730、1130这几款近防炮自身携带的弹药箱内所装载的炮弹“还不足以支撑其连续射击一分种的量”,很可能在一次实战拦截中“一梭子出去”整个弹药箱就空了,所以这些射速虽然高达五六千发、甚至上万发的近防炮系统都设计有点发、连续点发功能,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节省大量的炮弹。那么假设军舰跟随航母出海作战好几个月,甚至未来部署海外半年之久的话,长时间海上漂泊根本没有机会上岸更换一体化弹药箱,直接在军舰上也受限于空间狭小的原因无法使用机械装置更换装填炮弹。特别是我国730和1130和荷兰的守门员、苏联的卡什坦这类近防系统的弹药箱直接整合在炮架内部,想要一体化更换弹药箱得把整个炮拆开,所以也限制了其整体化更换弹药箱的可能。所以设计成人工手动装填的话,一个是能够很好的适应空间狭小环境、适合长期海上作战需求、另外一个手动装填可靠性更高,卡弹的可能性更低,因为相比A10攻击机采用自动装弹就算卡弹相比也属于攻击作战而言,军舰上的近防炮系统可是军舰自身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因为卡弹拦截失败可是舰毁人亡啊。同样除了近防炮系统需要手动装填弹药外,军舰上包括鱼雷、近程防空导弹等一些小体积炮弹、导弹都是人工装填的。像我国的730和1130近防炮虽然也采用了无弹链供弹系统,但是在装填弹药的方式上,依然需要一边通过无弹链系统输弹,一边在弹药箱侧面摇动手柄旋转弹药箱内的弹链系统完成弹药装填。而美国的密集阵和直接采用美国机炮的荷兰守门员近防系统使用的弹药装填系统却有所区别,这套弹药输送系统虽然也要依靠人手动转动手柄装填弹药,但是其在装填弹药的同时,也能将弹药箱内的空弹链转出来卸走。至于俄罗斯的卡什坦近防系统因为采用了内能源驱动方式,而且因为研制年代较早,所以只能采用弹夹供弹,补弹速度相比弹链或者无弹链供弹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