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盒饭股神,为什么感觉成功人士不轻易发微信朋友圈

cf排位号 susu 2023-06-12 00:20 249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盒饭股神,为什么感觉成功人士不轻易发微信朋友圈?

说到发朋友圈这个话题,忽然意识到自己有两年的时间没发过朋友圈了。

最后的一条是2019年6月30日发的,最早的一条是2012年10月27日发出的。

最后发圈的痕迹

最早发圈的痕迹

回过头来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我才惊讶于自己在十年前的表现:到北京,同学请吃龙虾的照片居然敢发到朋友圈,我也是服了当年的自己。

十年前这都敢发

还有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留念的照片也敢发到朋友圈,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好在当年八项规定还没有出台,再补充一句:以上两项绝对都是个人消费。

咱就把发朋友圈先简化为“发圈”吧,这样能省两个字。

实事求是的说,我应该算是用智能机和“入圈”较早的那批人之一吧,在3G网络还没有完全覆盖的2011年初,我就开始用智能机了,当然,用了就不会白用,起码得把套餐内的流量消耗一下吧,所以我发圈就比较早,还记得2013年2月,我陪同单位一把手到南京出差,我发了一张南京市的街景照片,并留言“一会去江苏卫视参加非诚勿扰”,一把手当时没有微信,尽管他跟我就一前一后的走着,他也不知道我发了朋友圈,其实当时他用的三星W2012心系天下已经是安卓系统的智能机了,但是我确认当时的他没有注册微信。

这条朋友圈发出后,收到几十个赞,除了亲友和同学,给我点赞的同事基本都是当时的85后,就是单位新考录的年轻公务员。

作为一名体制内的中年人,就说说我加了微信好友的这些领导和同志们是如何发圈和如何不发圈的吧。

先说一下,我的微信好友(不敢说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好友,有的只是工作关系加的微信好友)有哪些。

打开微信通讯录,大致地捋一下体制内的人有哪些,不是说体制内的人就是成功人士啊,只是说除了同学、亲友和社会上认识的一些朋友,我的微信好友里在发朋友圈这件事情上比较慎重的人多数都是体制内的。

截至目前,我的微信好友里人数最多的是体制内的一些领导或是一般干部,层级多以正副处、四个层级的调研员、正副科、四个层级的主任科员等为主。当然了,也有四位副厅实职、一个一级巡视员、两个二级巡视员,这七位也是目前我加了微信好友的领导干部中的天花板了,严格上说是微信好友,但把微信两个字去掉还是不行的,至于正厅实职和副省(部)级的领导,也只是在开会的时候见过,他们当中还有没主动加我微信的。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很少能看到领导同志们发的朋友圈。是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吗?肯定不是,是他们没有七情六欲吗?肯定也不是,是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吗?肯定更不可能。

2012年12月4日,八项规定出台后,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甚至普通干部在工作作风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不论是言行还是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现象断崖式的减少,是否公款先不提,单单是不适当的场合微笑了、戴了一些大品牌的手表、扎了一条与收入不符的腰带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恶劣影响,那么自己在平时工作尤其是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自然也是不便于过多展示了。

发朋友圈还容易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看到的人很容易判断出发这条信息的人所在何处、所做何事、还有发圈人的情绪、观点等,甚至有些不痛不痒的美文、鸡汤文也容易暴露出一个人的好恶、品味,显然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不愿意轻易展示的部分。

接下来咱就具体地说一下我的微信好友里的这些领导干部们是怎样发圈和不发圈的吧。

先说几位大头,副厅级实职和巡视员这个级别的吧,这七个人当中,我印象当中只有两个人是发过朋友圈的。其中实职副厅的,有一位是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在去年换届之前,他是一个县的县委书记,他发朋友圈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是每周都会有一两条吧,多数的内容是他所在县的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本县电视台的融媒体等一些公号上的内容,偶尔也会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或是会见重要客商等内容,还有就是一些新竣工的民生工程、城市面貌、还有就是学习强国APP上的一些内容,总的来说,基本都是正能量相关的内容。

还有一位副厅实职,发的朋友圈相对少些,一年能有个十条八条的,基本是他所在部门出台的一些相关适合于公开的政策法规等文件,偶有一些美文、鸡汤文。

另外五位,我是真没看过他们在朋友圈上有任何痕迹。补充一点,发朋友圈最多的那位副市长,是他们中最年轻的,是团干部出身,30岁的时候就是某地级市的团市委书记了,因此他的行事风格多少有一些年轻干部的痕迹。

再说处级这个层面的吧,这里面有正处实职,副处实职,一、二、三、四级调研员,还有事业单位的正副职、五级职员、六级职员。他们中的多数是不发朋友圈的,这个比例起码占到7层左右,发朋友圈的这三层也以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居多,女同志有晒娃的、有晒早餐的、有晒五公里配速的。男同志的处级干部里我也见过一天要发好几条的,比如说“一路奔跑,还是没赶上这一班地铁”(配地铁站图片一张),还有就是周末或是明显过了下班时间几个小时的时候发一张工作照,并一定要标注上单位所在地,大概是希望领导和自己老婆都能看到吧,这样的人多数是生活中碎碎叨叨,比较娴淑温婉的那种中年男性。

再说科级干部,这里面有正科实职、副科实职、一、二、三、四级主任科员,在县城,科级干部基本都是各局局长,乡镇长之类的职务,但是在省直和市直机关就较为普遍了,在处级干部都属于中层的单位里,科级或以下就都属于一般干部了,这个群体整体年纪相对较小,活力更加明显的充沛,发朋友圈的人数就相对较多了,所发的内容也就更加广泛,涉及面更广,晒娃的、晒萌宠的、晒潮牌、晒奶茶、晒读书心得的都有,还有会发一些学习强国APP上内容的,但是能说得上经常发朋友圈的也不会超过半数。

我想,朋友圈从几年前的爆火到现在的不温不火,一定还有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今天受篇幅所限,有时间咱再展开来分析。今天所说的这个群体的面也不够宽,甚至不能代表成功人士这一类人,但是我主要说了我所接触较多的这个群体的发圈和不发圈的特质,以上这些文字表述地出自我本人对我能看到的朋友圈现状的实际调研,不知道看到的诸君是否有同感,欢迎一起交流。

盒饭股神,为什么感觉成功人士不轻易发微信朋友圈

读书的决窍在看读写作四字紧密配合?

此句出自坚持曾国藩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家书,是他教导其子曾纪泽读书之法时所写。原文是:“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读、写、作”,顾名思义:看书,诵读,练字并记录笔记摘要和心得,创作新篇。具体种种,之前“在下千城”老师以及其他诸位答者已经做了充分的诠释,在此不作赘述。重点说说对“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的理解:

看书。曾国藩说看书犹如富有之家在外做生意,又如打仗时攻城略地,是攫取不知道的新知识,以完成原始资源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聪明机变的人,不看书,等于放弃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机会,那么穷其一生,所知所得也是有限。所以看书不可或缺。

读书。与看书相对,曾公把朗读、诵读书籍看作是在家勤俭守业,又像守土卫国,是对既得文化知识的深耕细作,在大声朗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会,确保学过的东西不被遗忘。读书是在看书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巩固知识的过程,看书而不读书,很容易落入“泛泛而看或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套路。所以读书不可或缺。

写字。曾公家书中所谓“写”,主要是指写字,他要求儿子“真、行、篆、隶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理由是他本人曾因“作字迟钝”(写字慢)吃了不少亏。放到今天来看,这一条可稍作调整,字还是要练的,但不用定那么高的标准,可以边记读书笔记边练字。目标仍是“又快又好”,这是提高“读书之法”整体效率的关键。又快又好地记笔记,相当于跟作者展开一场高效互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杨绛先生说,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那做笔记就是登门之后连吃带拿,临走还要发一番感慨……如此,方不至空手而归。所以,写字不可或缺。

作文。曾公建议创造任何文体,都应“在二三十岁前立定规模”,因“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而且他认为“少年不可怕丑”,应广作诸文,都试炼一番。实践出真知,创作新文,是检验读书成果的最直接方式,也是知识内化的终极归属。之前的三个环节都可看做输入,作文则是纯粹的输出。只输入,无产出,则读书无用,消磨光阴而已。所以,作文不可或缺。

综述,如果把人读书学习看作是一种生产劳作,吸收内化知识后的产出就是产品,那么看、读、写、作就是四个必须的生产环节,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只能生产出残次品或是干脆一无所获。所以曾国藩强调四者不可或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们,若能按照这四步坚持,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必能学有所成。

明白了看、读、写、作的重要意义,我们初步解决了为什么要坚持看读写作之“世界观”的问题,接下来,要回归到如何坚持之“方法论”问题。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回想起过往的生活经历,大抵所有能让生活或自身改观、变好的事情,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并且“坚持”一下。譬如高考、研考、博考、国考,譬如减肥、跑步、健身……都不是什么上刀山、下火海的难事,大家也都知道坚持到底就能胜利,但依然有很多人或临渊羡鱼或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更有甚者,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想想是否就有你),所以才有那句话:“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很多人早早就已放弃”。

虽说走出“舒适区”才能收获进步和成长,但“自找苦吃”总是反人性的,事情往往都是沿着阻力小的方向行进。因此,从不能坚持的原因出发,采取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利于坚持的因素,才是坚持到底的最佳方式。

分析了多起“不能坚持”的案例,原因无外乎两类:一是本人没有兴趣,二是外部条件不支持。

具体到读书之法,针对第一个困难:没有兴趣。推荐两个解决方式。

从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书籍开始阅读,由浅入深,坚持100天,养成习惯,形成定势,再向其它领域书籍拓展。

采用“奖励代偿”的方式,把读书变成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快感的事情。比如看读写作之后,马上把作品发表在“头条”等平台上,即使不能立刻获得收益,看到有人阅读、点赞和评论,也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关于读书的第二个困难:外部条件不支持。其实主要是时间不支持。不论学生还是上班族,白天甚至晚上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安排”了,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看,读,写,作四个环节,往往一个都完成不了。这就需要对时间极端“高效苛刻”的安排。

因此,针对读书的第二个困难,推荐大家首先掌握高效合理安排使用时间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合理“挤”出时间读书。具体内容市面上有很多书籍介绍,大家可以自行选择阅读,或是直接在头条里搜索,购买相关专栏学习,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看读写作”的方法,如此,曾公家书之于我们,方有意义。

你身边有没有真的靠炒股实现阶层跃迁的人?

有、坐标:三线城市、我朋友她老公,通过炒股实现了人生财务自由,三套房子、两辆车,存款7位数以上了,从此真正常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现在的生活可谓是非常幸福的。

我和我朋友两人住同一个小区,经常见面,两个都会聊起双方家庭的一些事情,一次聊天中得知他老公在玩股票,问我们有没有玩,我说我老公也在玩,然后她就开始说起她老公股票相关的事情,我朋友她老公是金融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的。

13年的时候自己也有点存款了,所以就想着通过股市来赚取一点生活费,以解决自己的投资理财收益,当时听她说拿着8万元就进去了。

刚开始操作也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毕竟是学这个专业的,多少知道股市还是有XF,所以就先拿了一部分资金进场的,据她说第一支买的股票是中青宝,为什么买这支股票呢,是源于他老公以前爱玩游戏,而这个游戏就是中青宝的,同时她老公为这游戏也花了不少钱,所以就认为他估值你很大的,

当时是在4月底5月初的样子,以15元M入的,刚开始只花了五万块钱去买的,买了3300股,剩下的三万元用作补仓、持有一断时间后,发现这支股票一直上涨,持有大概一个月的样子,发现股价已经超过他当时买的一半了,所以就必须又出手了,在37元的全部清仓了,当时每股Z了22元,总计收益是7.26万元,也正常是因为这样让他有了更多的资金的,

卖完之后发现在这个股票还有潜力,而且一支在往上升趋势走,这个时候他想着是不是需要再接回来一次,果然,在7月份的有时候有过一次比较大的下跌,他就在37元再次M回来了,(相信很多人都会对一支票来回操作,因为熟悉这支股票,同时也比较了解股票运行方法)

当时听我朋友说,是花了10万元M进的,当时是M了2700股,刚好持有差不多一个月,也是同样的操作,在71元左右全部清Q,要说我朋友他老公怎么这么幸运呢,我想应该是他自己的一个信仰吧,到这个时候一股Z到了34元,累计收益达到了9.18万元,加上之前的本金15万,总共是26万左右了。

然后我朋友她老公说:这个时候先等一等了,先不着急,再好好看一看市场,所以整个后面都没有怎么操作,

14年的时候由于前期工作非常忙的,所以也没有怎么交易,只是买了一支银行股用作打新用,前面半年可以说是一支都没有中到过,到了10月份的中了一支兰石重装,要说人运气好,我是真佩服我朋友她老公,我们家这位一直以来中到的新股一个手都可以数过来的,

这个股票也是非常神奇的,上市价格才2.02元,由于受到了大部分关注,自带明星效应,所以上市之后就是14个一字板,然而开板这后她老公还没有M,而是等了差不多了五天左右才出局的,当时是16元出手,相当一股净赚14元,总共500股,7000元收益,

虽然是出手了,但他一直关注这支股票,所以在下跌没多久之后,又重新买进了,据他说当时是以16元M进,以20万元资金购买,同时也是持有了六天左右,到28元全部出局,累计收益15万元,累计资金达到了41万元,所以说这人对一支股票情有独钟还是非常不错的。同时也是由于自己的操作习惯养成,再加之我朋友她老公心态好,看得比较开,所以还是能跟上大趋势。

15年我朋友她老公的公司业务不怎么好,虽然平常上班也不是很忙的,有时候还会放假,就这样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打理股市,这个时候刚好遇到了大牛市,据我朋友回忆说,当时买了一个支再升科技,至于为什么没这支她没有细说,只是说这支可以。

当时在3月份的时候以33元M入,投了40万元,要说这人运气好就是这样,买进去这后连续三个涨停,因为当时是全民的R市,所以他一直没有M,持有了差不多一个月,就是R市最疯狂的时候,这个时候持有的估计大部分都会赚Q,当然我们家也是一样的,我朋友她老公一直持有到5月份,当时是在90元全部卖出,累计每股57元收益,总收收益是68.4万元,就这一次让她老公实现了真正的翻身。

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能走得这么好,因为他当时说全M都在炒股,那肯定是有问题,所以赶紧跑,后面相信大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拿着这100万,买了一套按揭房,

经过几个月调整,股市也终于平静了不少,这个时候也同样是F人性操作,看准了机会买了一支易尚展示,为什么会选择这支股,他老公和他说是因为这支股有10转10的股票,意思是是说买你持有他10股,他就送你10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

当时是以38元M入,这个时候资金并不多,只有50万了,把这50万全部投入,这次不知道是 为什么,持有的时间特别的久,差不多三个月时间,期间一直没有怎么动过,相当一个价值投资,直到上涨到了160元的时候,他感觉需要出手了,在165元出手,一股收益达到了128,累计收益166万元。这个时候入手了第二套房,也给自己安排了一辆好车。

16年的时候由于工作重新步入正轨,所以管理的股市的时间也非常少,只准备了30万M了一支白酒,一直持有到今,那支白酒就是沪州老窖,我朋友她说现在值很多Q,我说到底是不是的,有这么值Q的吗?她说有的,后来问了我老公才知道,单单就这一支白酒已经赚了上百万了。

这就是我身边的一位最好的朋友真正靠股票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可能我是觉得他的运气非常好,加上我朋友也比较支持他的工作,没有怎么打扰他。所以才有可能赚得这么多。

最后:在这也想告诉大家,我朋友可能也只是那1%的幸运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同时我也相信我朋友她老公的心态还是非常好的,对于股市的波动看得比较淡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有信仰,所以才让他最终能持续的胜利,对于资本市场普通人还是少参与为好,因为现实中太多不好的例子,努力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投资有XF,购M需谨慎。

怎样才能专注工作?

晚上八点,你正襟危坐在书桌前,准备沉浸式的写一个方案。

深呼吸三下,你开始工作。5分钟后,渐入佳境,很好。

10分钟后,你发现少了素材,于是上网找。

打开网页,热点新闻映入眼帘。标题吸引,你点进去看了两分钟,才想起来自己是来找素材的,赶紧删掉页面。

但资料不满意,你开始搜索电脑,无意间你看到了给爸妈买保险的计划,却一直没有落实。你开始忧心忡忡,并暗暗下决心明天一定要处理。

此时,外面的装修声却此起彼伏。不断被打扰的你,心烦意乱,无法进入状态。这时,你定睛一看,已经过去了1小时,方案却一点进展都没有。

你感慨的想,若不用操心家事,外面能安安静静,就好了。

看出来了么?让你分心的敌人,在外部,还在内部.

先来看内部敌人:

1.心有挂碍:你在见客户,心里却操心着家事;你在工作,却想着购买保险的问题。

2.拖延症:时间大把,《权游》上新,先看两集再说吧。

3.精神不佳:打瞌睡,眼睛累,大脑迟钝,怎能专注呢?

再来看外部敌人:

1.环境嘈杂 如前文所说,外面施工队声音此起彼伏,专注难于上青天。

2.诱惑太多 手机电脑ipad同时在线,视频网站就在眼前,生活如此多娇,专注力算老几?

3.难度太大 手头上的事情很棘手,根本思考不进去。

4.多线程,碎片化 一会儿老板找你,一会儿客户要你报价,来回切换让大脑无法集中精力。

所以,看到我们的敌人有多强大了么?只有消灭分心的因素,才能长期保持专注。

✨那获得专注的方法有哪些呢?

简单来说,就是解决内部困扰,破除外部干扰。

一:解决内部困扰:

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以为只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即可。殊不知,若自己心神不定,即使躲到大山里,wifi断掉,还是专注不来。

1.先处理那些让你牵肠挂肚的,像文章开头讲到的,因为父母的保险一直没有买,做什么事情都不安心。这些看上不紧急却很重要的事情,在四象限中,需优先处理。

2.学会外包,学会say no。

焦虑的本质是混乱。

和老板确定好事情的优先级,得到许可后,你可以专注先完成手头上的,而不是随时任由紧急事情插队。精力有限,事情太多,要么安排其他同事跟进,要么外包给别人做,都是对你注意力的保护。

3.给自己挖坑--解决拖延症最好的方法

我曾经和朋友打了个赌,如果不能在中午12点前交稿,就给他1000元。

金钱是第一生产力。

协议达成后,我第二天开始就抓紧时间做正事,而不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好歹赶在了12点前交作业,还能增加自信。

4.精力管理:

(1)睡眠充足。

睡眠充足时,集中精力会轻而易举。若是大脑运行速度很慢,就无法专注。

有人说,我就是习惯了熬夜,我就是失眠。好巧,我也是。

经过长期的研究,我得出一套方法论,下次单独写一篇。

(2)为特定事情分配好时间。

例如每天早上7-8点是你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那你最好养成这个习惯。

村上春树的《当我说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给我的启发是:跑步和写作一样,都不是易事,但如果你风雨不改的去做,生活就会形成规律,大脑就不会容易抗拒。

(3)运动。

其目的,是让你身心健康。身体不好,很难专注,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意志力来面对一切的学习障碍。

(4)Work hard,play hard.尽情工作,尽情玩。

长时间保持专注后,如何恢复精力?去做完全不一样的事。

如果我写文章用了4小时,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会彻底放松,去散步,接触大自然,和朋友聊天等等。这样当我需要回到专注状态时,才不会感到厌烦和恐惧。

二:破除外部干扰

1.电子时代,创造一个让你冷静的环境。

(1)电脑直接断网,拒绝外来信心打扰。手机远离自己,最好放到另一个房间。

电脑如果不能断网,那我推荐你用selfcontrol这个app,利用黑名单,设置专注的时间,来控制你所浏览的网页, 不过现在只针对Mac的用户......

(2)减少切换。做什么就开什么程序,电脑桌面保持空白这样能让你聚焦,减少切换。不要小看任何一秒钟的切换,它都会给你带来分心的可能。

(3)一步到位法:写作时,用小黑屋这个app,前提是你设置写作的字数,并且把所有素材都搬过去。否则你就死活退不出来了。

(4)减少到app的依赖。过去我喜欢收藏各种专注app,但我每次打开专注app的时候,都去微信和人聊天了。所以实体挂钟就OK。

(5)带上降噪耳塞。选择舒适度高的,不要夹得耳朵太紧,否则脑壳疼。我选的是bose。你可以先去支付宝日租,或二手的试试。

▲某宝这种,也行。

2.切勿贪心

比如你要学好英语,却一来就要一天背50个新单词,那就是在找抽。

不要妄图吃下一个大胖子,循序渐进,难度适中方能沉迷其中。

专注就是要聚焦,但如果你什么都想要,反而无法作出选择。

3.每次只做一件事

《神秘巨星》有一幕,小女孩在上课时一直想曲子,老师突然提问她,摆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

一是不回答问题,继续想曲子;

二是回答问题,但如此一来,她就记不住刚创作的曲子了。

最后,她选择不回答,挨打。

打断了思绪,重新回到之前的状态就很难,所以不要妄图多线程。

总结一下:

保持长时间专注的方法就是消灭让你分心的敌人。

这个敌人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面对外部的诱惑,可以打造一个干净整洁冷静的环境,分难度的进行学习,每次只做一件事;

面对内部的敌人:先把心心念念的事情解决了,面对拖延症,就是让公众来监督,做好精力管理,为特定事情分配好时间。

我很喜欢一本书的名字: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缩小目标,简单生活,自然专注。

怎么感觉应该是海伦叶荣添在一起?

TVB鸿篇巨制的电视剧创世纪2天地有情主要讲的是叶荣添和马自强为了帮助好兄弟许文彪完成建设无烟城的伟大理想重新振作起来,许文彪同母异父的弟弟张自力误以为害死哥哥的凶手是叶荣添,为了替哥哥报仇他从菲律宾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香港。

因为叶荣毅的死,叶孝礼一直打压叶荣添,张自力来到香港后投靠了叶孝礼,利用他的地位和财力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来叶荣毅绑架叶荣亨的事情败露,叶孝礼和叶荣添和解,叶荣添也知道了张自力的真实身份。

叶荣添跟张自力解释了许文彪的死因,知道真相后张自力还是没有放过叶荣添,他暗地里跟霍景良合作破坏他们的无烟城计划。在一番计划之下张自力反水霍景良,夺取霍氏集团董事长之位,并杀死霍景良。

成了霍氏主席之后,张自力和叶荣添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张自力此时被恶魔附身,要致叶荣添于死地,在张自力爸爸的通风报信下叶荣添逃过多次险境。最终张自力叔叔识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抓住了他们,通知自力过来。

自力来后质问爸爸为什么,一番争执之下自力发疯似的打死叔叔和众多手下,拉着叶荣添离开,不料半路遇到泥石流被困车内缺氧昏迷。最终张自力抢救无效死亡,叶荣添命大活了下来。没有阻碍后叶荣添一帆风顺,多年后完全了许文彪建设无烟城的理想。

创世纪2原本的剧情并不是我上面写的那样,之前的剧本是被绑架到菲律宾的叶荣亨和彭芷蔚被救回来后,叶荣亨知道了自己是被亲哥叶荣毅和许文彪联手绑架的,之后他性情大变,性格扭曲,跟许文彪一样黑化,彭芷蔚惨遭轮奸,同样也恨透了许文彪。因此叶荣亨和彭芷蔚联手坏事做尽,阻挡叶荣添建设无烟城。

当时吴奇隆是台湾的偶像明星,人气极高,因此他的经纪公司不愿意吴奇隆饰演反派角色,破坏正面形象,无奈下剧组更改剧本,让张自力顶替叶荣亨成为许文彪之后的又一大反派。

在创世纪1中,叶荣添有两个红颜知己,因为不愿看到颖欣终日活在担忧之中,叶荣添放弃颖欣,颖欣后来嫁给了许文彪。许文彪死时她被陷害成了杀夫凶手,逃狱时被警察击毙。

霍希娴多次被叶荣添利用,她悲痛欲绝。无奈下选择结婚,之后又因为放不下叶荣添,疼爱她的丈夫希望她幸福选择跟她离婚。叶荣添的鲁莽导致颖欣惨死之后,霍希娴离开了香港。

创世纪2原来的剧本是离开香港一段时间后,霍希娴放不下叶荣添,她重新回到香港跟叶荣添在一起,最后结婚。因为在电视剧开拍的时候陈慧珊不幸患病,要去美国治疗,剧组在不得已之下修改剧本,要郭可盈接着饰演颖欣双胞胎妹妹美娜和叶荣添走到一起。

创世纪2最让人诟病的是张自力从一个小混混转身一变成了商业精英,这点不符合常理,难以让人接受。创世纪2之所以没有创世纪1经典,估计就是因为多次修改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