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台北暗杀星,手下士兵可以拒绝服从吗

cf小号 susu 2023-03-15 21:20 268 次浏览 0个评论
CF笑脸号

台北暗杀星,手下士兵可以拒绝服从吗?

当然可以,因为士兵服务的对象是自己的国家和阵营,而不是指挥自己的那个军官。但要想清行为的后果,事情往往容不得你拒绝。

从军人的操守和职责来看,毫无疑问应该抵制一切叛逃行为,甚至每个作战人员都有责任去制止投敌行为。说简单点,如果当兵的看到当官的叛逃,二话不说把丫突突了才是正常行为。

但是,战争这个玩意儿有时候说不清,某些时候,在军人纪律和职责之外,还拥有着更高级别的准则。比如说“民族大义”、“政治理念”、“行为善恶”,甚至干脆就是“投机”或“求生”,诸如这样的内容很多,也总会拥有不同的解读和判定。

比如“民族大义”,这种东西说起来很玄乎,但却是确确实实的行为准则,它的背后其实就是“求生”或“投机”等表达。例如抗战时,投敌的伪军达到了200多万人,其中不少都是军官带着手下士兵投敌的。

没有什么国家观念,不存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士兵们,抱着“混口饭吃”、“活命”甚至“皇军那里金票大大的”想法变节,并不是什么很令人奇怪的现象。他们的领头军官只要起了头,手下士兵往往也不敢反抗什么,视之为理所当然。

类似这样的现象并非中国一家,苏联那边也有“俄罗斯解放军”等等渣滓,东欧的这种伪军现象比比皆是。

但是也不要将伪军现象说的太没底线,长官要投敌,士兵们一般没有多少办法反抗,尤其是因为长官声望、威慑力和有计划的弹压控制下,出于从众心理,普通官兵即便内心不忿,也会选择随大流或暂时按兵不动。

当然也会有人表示不服,但军官们岂能没有准备?二战所谓的“俄罗斯解放军”中,一些敢表示不服从的士兵往往会被各种手段修理掉。比如硬纳投名状,他们会逼着不肯入伙的官兵做一些拉低道德感的事情,如强奸、杀人、吃人肉等等,促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或者干脆把最不听话的揪出来处死,以震慑其他人。总之,小兵们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一条路走到黑。

当然,也可以像我们的革命军队那样,进行思想教育、忆苦思甜、宣讲动员,实在油盐不进,那就发路费回家,让愿意留下的人留下来。不多说,我兔那个年代的政委简直是BUG。

解放战争中,陈明仁部下叛变也是个极好的例子。当年程潜、陈明仁二人通电长沙起义后,过于犹豫,没有攥紧手中的部队,在起义的表达上也有些含糊。

因此当白崇禧通过飞机洒下印有“带一连官兵到衡阳者,见官加一级,赏银洋500元;带一营官兵到衡阳者,见官加一级,赏银洋1000元;第一兵团警卫营长能把陈明仁挟持或处死,官晋三级,赏银洋10000元”传单后,陈明仁长沙起义的部队顿时陷入了混乱。

再加上特务造谣、内部人心惶惶,最后长沙起义的部队乱成一团,互相攻击,没多久就大部叛逃,人数达到4万多人。连带着通电起义中署名的30多个将领也跑了。最后陈明仁只能致电林彪,要求四野帮忙弹压叛乱。

台北暗杀星,手下士兵可以拒绝服从吗

国家宝藏火了?

原创账号:深扒少女 每天推送深度娱乐八卦,明星爆料。欢迎关注!

国家宝藏,听这个名字你就应该知道, 是讲我们国家宝贝的。

从小到大,我们不知道从电视上看到过多少这样的节目,像是《国宝档案》,《寻宝》,《镇馆之宝》,都是讲述一些国宝故事的。

这些节目虽然干货满满,但播出去之后,吸引到的人也只是历史、文物的爱好者,对于很多年轻人或者是不关注历史的人来说完全不感兴趣。

然而,就在上周日晚上,CCTV-3播出的大型国宝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却前所未有的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关注,而且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为它真的很好看。

具体是怎么好看法呢,听我细细给你道来。

首先这档节目集结了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然后每家博物馆中选出三件国宝共27件来在参与节目录制,每期一个博物馆三件宝贝,最后由观众选出一件参与故宫国家宝藏展览。

这些博物馆为了上国家宝藏可是纷纷拿出了镇馆的宝贝,比如湖北省博物馆,就一下子拿出了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睡虎地秦简。这几样宝物即使是对文物一无所知的人肯定也都有所耳闻,也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节目的重视了。

当然,除了他们各个博物馆的看家宝贝以外,九大馆长也会到现场坐镇,来更深一层的介绍这些国宝。

而这27件国宝也将一一对应一位“国宝守护人”,由他们来演绎讲述每件国宝前世今生的故事。

守护人呢就是如今娱乐圈炙手可热的演员,像是李晨,王凯,梁家辉,段奕宏等等。

最后再来介绍下主持人,非常适合担此重任的国立叔。

好了,介绍完了节目形式咱们来说正片。

看这炫酷的开头,就知道节目绝对不一般,非常的有活力,年轻化。

那么有多年轻呢?

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是啊,四大文明古国,到如今也只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上下五千年,它虽饱经沧桑磨难,却从未中断,依然延绵不绝。纵然有其他国外文化入侵,我们兼容并包的中华文明也会将其容纳吸收,形成新的特色。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第一期节目的主角是故宫博物院。

而他们选出的第一件国宝,则是由李晨守护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创造于宋徽宗年间,是由一个名叫王希孟的18岁宫廷画师所画,展现了当年大宋的幅员辽阔,秀丽河山。

不得不说,一听这名字就感觉特别恢弘大气,看到了画作之后更是叹为观止。千年图卷流传至今,竟依然保持着如此鲜明的色彩。

而在这画卷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关于三个人的小故事,宋徽宗,蔡京,王希孟。

故事呢大概就讲了宋徽宗对天才少年希孟赞赏有加,并命他画出大宋山河。希孟顽劣又百般刁难,要各种难找的材料来作画。对此太师蔡京对此大大的不满,可宋徽宗却不以为然,一一满足了希孟的要求。最后希孟也不负圣望,呈上了震惊古今的《千里江山图》。

而后宋徽宗将此图赐予太师蔡京,由他在上面题字,也成就了大宋第一书法配大宋第一江山图。

本来呢宋徽宗是希望这大宋能像千里江山图一般绵延不绝的。

可惜事实上十三年后,靖康之乱,宋徽宗因为沉迷书画,疏于政务,被他人夺去了江山,而后被囚禁。王希孟也是自献画之后就不知所踪。

节目通过这种小剧场的方式演绎了宝物的前世,虽是诉说历史但却不枯燥,寓教于乐,让观众也能乐得其中。

演绎完了前世故事之后呢就到了今生,千里江山图这一环节邀请了中央美院一位专门研究此画的老师冯海涛,来给大家讲解画是如何做出来的。

经过讲解才知道,原来这千里江山图其实有五层,首先要用水墨山水画来打底,然后一层一层的上颜色,这个颜色还不是普通的颜料,而是由各种稀有宝石磨碎调制而成,这也是为什么此画能千年不褪色。

既然要画出千里江山,那么用祖国山河各个角落的各种稀有宝石来上色,这个创意真的是妙极了。

幸而这幅画能流传至今,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当年宋徽宗眼中的千里江山。

接下来第二件宝贝,清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也叫“瓷母”。

虽然颜值很“突出”,但这瓷母确是集结了历朝历代最名贵的釉彩,加起来有17种,因为烧制起来及其不易,所以也非常珍贵,“瓷母”这个称号也是由此而来。

接下来到重点了,王凯亲身带你了解什么叫3D环绕diss。

当时乾隆盛世,皇帝老爷不仅文治武功,还喜欢瓷器书画,一时兴起就想做一个集历代大成的一个瓷瓶,于是就找匠人来烧制这款瓶子。

虽说这17种釉彩的瓶子不好烧吧,但是多试一试总能烧出来,显然大家最在意的还是乾隆爷那蜜汁审美。

你觉得过?我就是要过!

大臣心里苦啊,可惜也只能小声吐槽一下。

好吧,虽然王羲之黄公望没被气活,但他们却来到了乾隆的梦里,王羲之和黄公望吐槽他盖章题字太多,瓶子辣眼睛,雍正吐槽他审美太差,做瓶子荒唐。

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最后王羲之,黄公望,雍正三个人转圈的数落乾隆,也号称3D环绕diss。

不得不说,官方吐槽,最为致命,央爸玩起梗来简直6得起飞,一个小剧场就把乾隆的“黑历史”展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纵然是被千遍吐槽,乾隆初心依旧,他说:做这个瓶子,就是为了让后世知道,大清能及历代瓷器大成,我就是在炫,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炫的是大清盛世。

他说:这才是我大清盛世的集大成者,这才是盛世该有的心态,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世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是啊,纵然瓶子太丑,但它集17种工艺于一身,做法复杂,技艺精湛,刚好能反映出清代国力昌盛时期,人们的那种文化自信和瓷器工艺登峰造极的状态。

不管当时的人百般不解也好,还是如今我们笑话吐槽也好,总之乾隆做到了,他让我们后人见识了大清鼎盛王朝海纳百川的态度。

最后一件宝物是由梁家辉守护的石鼓。

石鼓一共有十件,因为他们形状似鼓故而得名。每一石鼓上都刻有大篆像小篆过度的一种文字,因为刻在石鼓上,所以也被称为“石鼓文”,他们记录了先秦时期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而这里梁家辉演绎的石鼓前世故事,就是司马光之父司马池石鼓造假的故事。

当年北宋王朝一统天下,宋仁宗查询档案不小心发现了石鼓的故事,于是命人寻找。当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得知此事为了讨好宋仁宗不遗余力的去找石鼓,可最后只找到了九面,而为了得到宋仁宗的褒奖,司马池突发奇想,命人制造了一面假的石鼓一起呈给宋仁宗,结果可想而知,事情败露,司马池获罪。

后来石鼓出现于盛世,消失于乱世,直到元朝以后才彻底被保存下来。

石鼓的前世大致于此,而今生,还有一个令人动人的故事。

1931年,日军侵华东三省沦陷,战争渐渐蔓延到北平,那时候的故宫博物院才成立6年,上万件国宝面临着被洗劫的危机,于是那时候的故宫人做了一个决定,将上万件宝物南迁,这其中就有石鼓。

下图按顺序第二个人名叫梁庭炜,也就是当年负责运送石鼓的人,他一路护送走遍了半个中国,辗转16年把石鼓送到了南京。

后来抗战胜利,他的儿子又把石鼓送回到了北京。

然后守护石鼓的重任又交到了他孙子梁金生的手里。

梁金生他们一共兄妹五个,都是在父亲运送石鼓的过程中出生的,于是他们的名字也是根据每到一个地方而取的,比如他自己出生在南京,金陵嘛,于是就叫金生。

说了兄妹五个,可为啥上面全家福少一个呢,少的那个是梁金生的哥哥,因为1949年这些宝物要运往台湾,梁金生的爷爷要负责送到台湾,而且还带上了他的奶奶叔叔哥哥。

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迁移,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没有机会回来了。纵然只是一道海峡的距离,却阻隔了这一家几十年未能团聚。直到八几年的时候,两岸恢复了往来,这才联系上。

如今的梁金生即使退休了也依旧在故宫工作,他用了7年的时间来把故宫186万件文物一件一件的数出来。186万件,这得是有多大耐心才能做到的啊!

但梁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这是对以前故宫人的传承,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冒死运来这些文物,交到我们手里,更应该珍惜它,保护它。

是啊,传承,这个词说起来分量很重,但它却是靠一个个人,一对对父子,一个个家庭,用身体力行做出来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地传承,才让如今的我们有幸在故宫看到这石鼓。

我很庆幸,庆幸有《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能让我们看到石鼓的前世今生,不然,这么珍贵的宝物,这么动容的故事,没有人看没有人听,岂不可惜。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太多的宝物,太多的故事,它就静静地在那里,等着我们去了解,去倾听。真心希望通过《国家宝藏》能刮起一股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风潮,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历史,传承文明。

原创账号:深扒少女 每天推送深度娱乐八卦,明星爆料。不要忘了关注哦!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

一、窃国大盗------袁世凯

袁世凯 字慰亭,1859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县。北洋军阀的奠基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他有10个老婆,17个儿子,15个女儿,死于1915年6月6日,五十七岁。

二、北洋之虎------段祺瑞 段祺瑞,生于1865年3月6日,祖籍江西省饶州,生于安徽省的合肥。1936年11月2日死于上海,终年七十二岁。

三、东北王“胡帅”------张作霖

张作霖,1875年1月生于辽宁省海城,他只读了三个月的书,但善于用人,当过土匪,其有个特点“知恩必报,讲义气”。张作霖一生一共有六个老婆,有十五个子女,女孩七个,男孩八个。

四、秀才军阀------吴佩孚

吴佩孚,字子玉,1874年4月22日出生在山东省的蓬莱县,弟兄三,其排行老二。死于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的死至今是个谜,是病死,还是暗杀,谁人不知,成了千古之谜。

五、不倒翁------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的定襄县,字百川,乳名万喜子。他经历了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统治,1949年12月8日,由成都逃亡台湾。1960年5月23日在台湾的台北结束了他77年的反动一生。

六、混世魔王------张宗昌

张宗昌无知无识,人称“狗肉将军”。其字效坤,生于1882年,山东省莱州市人。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钱有多少,三不知老婆有多少”,51岁那年被韩复榘派人暗杀。

七、山东土皇帝------韩复榘

韩复榘,字向方,1890年出生在河北省霸县的小康之家。他从一个普通士兵被提拔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自称“韩清天”。1938年1有24日被蒋介石枪杀。一代枭雄、山东土皇帝韩复榘就这样结束了他色彩斑驳的48年的一生。

八、广东军阀------陈炯明

陈炯明,字竞存,1878年1月13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官吏家中。1933年9月22日因患病肠炎病死在香港,结束了其一生多变的生活。

九、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是桂系新军阀仅次于李宗仁的第二号首脑人物。1893年出生在广西省临桂县,字健生。1966年12月2日,时年73岁的白崇禧在台北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死后,尸体周身发绿,睡衣、床单被撕的粉碎,说明其死前十分痛苦,其究竟死因如何,至今也是不解之谜。

十、青海王------马步芳

马步芳,字子香,回族人,1902年出生在甘肃省河州。1973年71岁的他死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他在西北称王称霸37年之久,是青海的土皇帝,被称为“青海王”。

如何评价民国奇人章太炎?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也是一位在国学上多方面深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因仰慕顾炎武(原名绛)、黄宗羲(字太冲)的为人,改为绛,别号太炎,还有“西狩”、“蓟汉阁主”等十余个笔名。1869年1月12日(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家世,在曾祖父一辈,有资财百万,称巨富;到他的父辈,经太平军兵,家境已中落。

一、孜孜求学的年代

章太炎自九岁始,在家里跟随外祖父朱有虔习诵儒家经典。朱老先生授课之暇,常给外孙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事迹。太炎又自读蒋良骐《东华录》,获知吕留良、曾静等案,因此,“夷夏之防”印入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反清民族主义的种子。十三岁时,外祖父归养海盐,章太炎跟着父亲章溶学习。十六岁那年,受父命赴县应童子试,患眩厥症,没有去成,此后即绝意科举,除研读经书外,还涉猎史传,浏览老庄二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太炎便离家来到西湖边上的“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

俞樾,字荫圃,号曲园,是从顾炎武、戴震、王念孙父子一脉相承的朴学大师,负盛名,治学深邃,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太炎在这里首尾七年,精研古训,博考事迹,长进很快,时有创获,为他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结实的根底。

在这段时间里,太炎还向名儒高学治、谭献请教经学和文辞法度,向深通“三礼”的黄以周、精通《周礼》和《墨子》的孙诒让、钻研佛学的宋衡问过学,结识了夏曾佑、杨誉龙等朋友。这些师友,对他的学术造诣都有一定影响。

二、走出书房探索救国之道

1894年,甲午战起,中国大败。翌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把章太炎从宁静的书斋里驱赶到资产阶级变法图强的热潮中来。他钦佩康有为等举人的“公车上书”,赞赏康设立强学会,并从杭州寄会费银十六元报名入会。1896年,梁启超、汪康年、夏曾佑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邀章入社。章遂于1897年春天离杭赴沪,担任《时务报》撰述,开始投入了政治活动。

那时,章太炎赞同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主张,思想上却有分歧。因为康有为打出孔丘的旗号,倡言“托古改制”,太炎不同意神化孔丘、建立孔教,对于把康有为捧为“教皇——南海圣人”,极端不满,加上学术上一个是古文经学派,一个是今文经学派,门户之见,辄如冰炭。后来他在《自订年谱》中说:“春时在上海,梁卓如倡言孔教,余甚非之。”

还说:“康氏之门,又多持《明夷待访录》,予常持船山《黄书》角之。以为不去满洲,则改政变法为虚语。”为此,在《时务报》馆,章太炎与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麦孟华等时常争吵,几经动武。勉强工作了几个月,他就愤而离去,往返沪杭间,参与《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笔政。

是时,继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后,沙俄舰队又侵入旅顺口,帝国主义列强竞相效尤,“瓜分之形,皖如泰山”。1898年1月,章太炎上书李鸿章,祈求他联日抗欧,挽此危局。不久,章太炎应湖广总督张之洞之请,来到武昌。

张之洞是继起的洋务派头目,在改良主义运动高涨的时刻,他趋附维新,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撰写《劝学篇》,筹备出版《正学报》。他延揽章太炎人报馆,是想利用章在学术上的成就,增强自己的声誉,章太炎则以为借助张之洞这样大权在握的汉族官僚,或可推动变法,所以欣然应聘。两者趋向既异,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

张之洞请章太炎商讨《劝学篇》,章对书中侈谈的要忠于清王朝的“忠君”说教十分反感,认为所谓“忠”,无非是“上思利民”、“朋友善道”和“憔悴事君”三项,现在清王朝蹂躏汉族二百多年,“视民如雉兔”,早已无“忠”可言,要谈“忠爱”,等到革命以后。这些话,吓坏了张之洞及其幕僚,他们便把章太炎逐出报馆。

章太炎离鄂返沪。不久,《时务报》馆排走梁启超,由汪康年经理改名《昌言报》,仍聘章太炎参加笔政。这年9月,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杀害谭嗣同等“维新六贤”,并到处搜捕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

12月初,章太炎也因遭受通缉,应日本友人之召,避地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次年春天,他着手把自己的政论以及关于经学、史学、哲学、文学、音韵等方面的论著,辑订为《馗书》。夏天,来到日本,寄寓梁启超在横滨所设立的《清议报》馆。经梁启超介绍,他认识了孙中山。9月返回上海,参加《亚东日报》编务。是年冬,《馗书》木刻本付梓。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的帝国主义走狗面目暴露无遗。本来,戊戌变法的失败,已激起章太炎对改良主义道路的深深怀疑,而义和团群众的反帝斗争和清政府的残民媚外,更促使了他的觉醒。

是年7月,康有为的弟子、谭嗣同的同学唐才常,秉承老师的意图,在上海发起“张园国会”,创设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到会者有容闳、严复、章太炎等八十余人,推举容闳为会长,严复为副会长,唐自任总干事。

会中宣布的宗旨是:

一、保全中国自主权,创造新自立军;二、决定不承认清朝政府有统治中国之权;三、请光绪皇帝复辟。对于会议宗旨,章太炎坚决反对,认为“不当一面排满,一面勤王,既不承认满清政府,又称拥护光绪皇帝,实属大相矛盾,决无成事之理”。

三、奋起革命

为表示反清的革命决心,他当场“宣言脱社,割辫与绝”,脱下国服,换上西装,后来还写了《解辫发》一文以明志。断发易服,标志着章太炎与改良主义决裂,从此踏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征途。

8月,唐才常等人在长江流域组织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唐被捕杀。

章太炎尽管宣言脱离自立会,仍然逃不了黑名单的指名追捕,他只好悄悄地回浙江老家度岁。就在春节那天,他听说捕卒跟踪而至,便躲进一所和尚寺里,十天以后,估计无事,复出上海。这时,他辫发已剪,出入很不方便。恰值美国教会在苏州设立的东吴大学需求教员,经朋友推荐,得赴苏州任教。章太炎曾回“诂经精舍”看望老师俞樾。谁知俞一见到他,就很不高兴,疾言厉色地呵斥,说他从事革命是“不忠不孝,非人类也”,要鸣鼓而攻之。章太炎对老师一向很尊敬,这次却难以忍受,当即反唇相讥,并写了《谢本师》,声明与俞樾绝断师生之谊。

章太炎少小时就说过“明亡于满清,不如亡于李自成”那样惊世骇俗的话,在苏州又以《李自成、胡林翼论》为学生命题作文,闻者怪异,被官府发觉,再次下令缉拿。1902年春,他再次逃亡日本,寄住东京的留日学生宿舍,删润译稿,勉强度日。他与住在横滨的孙中山经常来往。孙中山借用会党内部结盟仪式,在中和堂设宴奏乐,与章正式订交。

孙、章一起谈了许多问题,包括中国的土地、赋税及革命成功后的政制和建都等问题,章颇受鼓舞。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忌日,为了借此宣传反对清朝的民族革命思想,章太炎和革命党人秦力山等人,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在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章手撰大会宣言,号召留日学生“雪涕来会,以志亡国”,努力奋斗,推翻清朝。留学生报名赴会者数百人,学界为之震动。清公使蔡钧闻讯,极为恐慌,亲访日本外务省,要求解散此会。日政府徇其请,开会前一日,警察署传讯章太炎等大会发起人。

警长问章为清国何省人,章答,“余等皆支那人,非清国人”;问属何阶级,答日“遗民”。尽管章等据理力争,大会仍被禁止。预定开会之日,许多赴会者被驱散。章等只得约集一部分人,以聚餐为名,举行了纪念会的仪式,给香港的革命派机关报《中国日报》发了一条消息。

章太炎在日本旅居三个月,返回上海,旋归乡里,重订《尨书》。是年秋,蔡元培在上海的租界里创设“爱国学社”,招章太炎任教。章又于1903年春来到上海。

“爱国学社”是一所为资产阶级革命播种的新型学校。它除了讲授一些基础课外,每周有一次讲演会,讲演会的主讲人大都是倡导或倾向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太炎也常到会慷慨陈词。这些讲演稿多在《苏报》上发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

章太炎到爱国学社后,青年革命家邹容也来到这里。邹久慕章的大名,相见恨晚。章也很喜欢这位英姿勃发的青年,不久二人结为兄弟。章大邹十八岁,互以大哥小弟相称。邹写了题为《革命军》的小册子,章太炎看了以后,认为要唤醒民众的觉醒,就需要这样的“雷霆之声”,亲为作序,称之为“义师先声”。《革命军》问世后,《苏报》又发表多篇介绍文章。这样,《革命军》不胫而走,风行国内外。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击中了清朝统治者的要害,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仇视。两江总督魏光焘以“四川邹容所作《革命军》一书,章炳麟为之序,尤肆无忌惮”,又以《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的“犯上”字句为口实,命令上海道袁树勋查封爱国学社和苏报馆,密拿有关人员还特派南京候补道俞明震赶往上海,协同办理。

就在《苏报》发表《驳康》书节录的那天,上海道和工部局勾结好了,工部局巡捕和中国警探到苏报馆捉人。第二天,又闯入爱国学社,指名要捉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人。蔡事前闻讯,已避地青岛,余人均逃散,独章太炎不肯逃,说革命就要流血,怕什么,清朝政府要捉我如今已经是第七次了。

巡捕和警察来到门口,章迎上去,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人都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他便被扣上手铐,捉进巡捕房。邹容得章太炎自捕房来信,不愿让章独自受苦,自动投案。这就是震动全国的“苏报案”。

章、邹被囚禁后,清朝政府的代表袁树勋、俞明震等向工部局和各国领事多方活动,请求引渡,想将章、邹押解南京,加以杀害。由于帝国主义者要维护他们统治租界的绝对权威,不答应引渡。清政府便延请律师,向租界的会审公廨控告章太炎和邹容。

7月15日,会审公廨组织额外公堂,对章、邹进行公开审讯。在租界的公堂上,清政府作为原告,章太炎、邹容作为被告,闹出了国家政府与本国人民打官司的怪事。

官司打了十个月,最后判处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二年,监禁期满逐出租界。

在狱中,章太炎被罚做苦工,因眼睛近视,动作缓慢,常遭狱卒拳打脚踢,甚至用锤子捶他的胸部。章毫不示弱,以拳对打,或夺其锤,并曾绝食七天以示抗议。他常与邹容吟诗唱和,互相砥砺。他别无书看,只得晨夜研诵佛经,把佛教哲理引进了他的思想体系。章太炎仍然十分关心铁窗外面的斗争。一次蔡元培来探监,他们研究并决定组织革命团体。

1904年冬,光复会成立,章是发起人之一。1905年4月,邹容病逝狱中,章太炎手抚其尸,口张目视,哀恸不能出声。

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刑满出狱,同盟会特地从东京派人来沪迎接,当晚便乘船东渡日本,这是章太炎第三次来到日本,到达东京时,受到留日学生的热烈欢迎。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章太炎于当年11月18日返回中国。回国后,曾鼓吹“革命军兴,革命党消”,要求解散同盟会,并从事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的活动。次年1月,中华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章任会长,出版《大共和日报》,章为社长。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后,函聘章太炎为总统府枢密顾问。3月,中华民国联合会改为统一党,章为理事。1月14日,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上海被陈其美指使蒋介石派人暗杀,因光复会与孙中山有隙,章太炎以为系孙所为,所以,孙要他做顾问,他只是挂个名而已。

四、拥袁到反袁

章太炎认为,清朝被推翻以后,中国应当由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华盛顿式的人物来统治。他遍察中国政治舞台,选中了袁世凯,倒向了他,统一党也成了袁的工具。孙中山与袁世凯在建都问题上发生争执,章太炎以统一党领袖的身份,通电拥护建都北京的主张。他自己也赶到北京,在北京设立了统一党党部。在这几个月中,章太炎发表的许多言论,大都不利于革命,而有利于立宪派官僚,好事者为之辑印成册,题曰《太炎最近文录》。

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委任章太炎为总统府高等顾问。章起初对袁充满希望,相处不久,慢慢察觉袁不能容人,始萌去意。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暗杀于上海,袁世凯野心家的面目彻底暴露。章太炎闻讯,匆匆离开东北,托事南行,找昔日的老朋友商量对付袁世凯的办法。他觉得对付袁这样手握重兵、爪牙遍布的军阀,须有实力,这一次他看中了黎元洪。恰巧黎此时有事召章,章遂前往武汉与黎商量。黎虽身为副总统,又握有一点军队,但他害怕宋教仁的下场降临到自己头上,不敢惹袁。章无可奈何,又来到北京。

7月,南方革命党人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很快就被袁世凯镇压下去,袁的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8月,袁要共和党党部急电黎元洪、章太炎来京议事。共和党是原统一党与民社党等合并而成的,黎元洪是理事长,章太炎副之。章太炎冒危入京,准备与袁斗争。他一到北京,住进共和党党部,就被袁世凯软禁。

软禁期间,章太炎拒绝袁世凯的收买,几次逃跑都没有成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人民唾骂中死去,章太炎得到释放,25日离京,7月1日抵沪。

袁死后,他的党羽秉政,互相争夺。为了寻找反对北洋军阀的力量,章太炎奔波于南方军阀之间,一度到南洋群岛活动,想在华侨中寻找力量。1917年,段祺瑞怂恿张勋拥清帝复辟,赶走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以“反复辟”名义赶走张勋,以民国再造者自居,把孙中山制订的《临时约法》完全废弃,继续军阀独裁的统治。

9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自任大元帅,章太炎被委任为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章往来于香港、广州、云南、贵州等地,想争取军阀支持。后见护法军内部钩心斗角,矛盾重重,遂丧失信心,一路观山玩景,出云南,经四川,过湖北,沿长江东下,已有“见说兴亡事,拿舟望五湖”之慨,于1918年10月到达上海。

五、曾经的斗士成了寓公

此后,章太炎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在五四运动开始的时代激流中他日趋保守。以前,他曾多次公开批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认为孔丘最多算个史学家,根本不是什么圣人。

这时,急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他竟斥之为离经叛道,1922年,他还在报上公开刊文,对自己先前的批孔表示悔恨。晚年,更鼓吹“尊孔读经有千利而无一弊”。以前,他的文章虽然文笔古奥,索解为难,但在与清朝统治者及改良派的斗争中,为了宣传革命,他也写过一些通俗诗文,这时却极力反对白话文,反对新文化运动。

以前,他为反对军阀统治到处奔走游说,1920年却提出了“联省自治,虚置政府”,拥护军阀割据,他自己为一些反动军阀撰写寿序碑文,歌功颂德。他攻击俄国的十月革命,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公开撰稿领衔,反对国共合作。

但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懔于民族危急,年老的章太炎又投袂而起,主张坚决抵抗日本侵略,强烈谴责蒋介石出卖东三省的罪行。继“九一八”之后,1932年“一二八”,日本帝国主义又南侵上海,守卫上海的十九路军爱国将士奋起反抗,予敌重创。

章太炎听到这一消息十分兴奋,立即向十九路军通电致敬,并写了《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高度评价了这一仗,认为是自光绪以来,与日本三次大战中从未有过的大捷。后来他又与其他爱国人士发起迁墓,将十九路军阵亡将士从上海迁葬于广州黄花岗烈士墓附近,欲借此表彰忠烈,鼓舞人心,并手撰《十九路军死难将士墓表》,刻石纪念。

“一二八”事变之后,章太炎曾拖着老病之躯,北上见张学良,策动抗日,并在燕京大学演讲,号召青年拯救国家危亡。1933年,他与马相伯发表了“二老宣言”,又与马相伯、沈恩孚发表“三老宣言”,呼吁抵抗日本侵略,收复失地。与此同时,章太炎更强烈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发生,宋哲元进行镇压,章太炎致电宋哲元,认为:“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

晚年,章太炎卜居上海,“卖文字以为活,文则每篇千元,字则另有润格”,并与陈衍发行《国学商兑》学刊。继而迁居苏州,设立国学讲习会,出版《制言》杂志,以肩荷民族文化为己任,“粹然成为儒宗”。逝世前十天,他还带病讲授《说文部首》。因气喘病发作,于1936年6月14日逝世于苏州。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在清朝时期1860年左右宣州发生了什么?

1860年发生的大事有火烧圆明园、樱田门外之变、签订《北京条约》、八里桥之战、第三次大沽口之战等。

1、火烧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2、樱田门外之变

樱田门外之变是发生于日本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60年3月24日)的一起政治暗杀事件,不满幕府大老兼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的水户藩激进浪士,于江户城樱田门外突袭准备进城的井伊直弼队伍,井伊直弼当场惨死。

3、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为谈判及签约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

三个条约约文现存于台湾地区,典藏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该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4、八里桥之战

1860年9月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军动摇,而遭败绩。

八里桥之战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当时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锤炼,和最新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考验,兵员是义务兵役制加职业军官团。

不仅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使用了,刚刚发明不久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最新战术。

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营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

十九世纪欧洲的近代军队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封建军队作战时,有不少压倒性的胜利的。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

5、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发生在1860年,战后大沽口完全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控制。参战方有大清、英国、法国,最后英法。